5点起床,6点出发,车上啃馍,从呼和浩特市区驱车80多公里,到土默特左旗哈素海敕勒川景区,看内蒙古第二十七届草原旅游那达慕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开幕式(详见游记《十年来最大规模内蒙古那达慕美爆中国北方夏天》)。开幕式看完,午餐后,驱车50多公里,到达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游览美岱召。
传说“美岱召”名称由来是酱紫的: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西藏地区派迈达里活佛来“灵觉寺”主持召务,由于他业绩明显,归化者众多,为了纪念他的成就,这座寺名也被人们称之为“迈达里庙”。因“迈达里”的蒙语发音与“美岱召”相似,故“美岱召”便成了“灵觉寺”“寿灵寺”的(蒙语)代称。
游览美岱召,首先是看它独特的建筑画风。内蒙这一藏传佛教寺庙,与我们在川西藏东看见的所有藏传佛教寺庙风格完全迥异。在建筑形式上,基本就是仿中原汉式,但又融合蒙古族和藏族的基本风格。说它是个城,也可,说它是个寺庙也对,说它是个城堡或者邸宅,也没错。这,就是美岱召。历史上,作为大明金国的“都城”,它既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的“皇城”,又是喇嘛教传入蒙古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和藏传佛教圣地。
游览美岱召,第二是读它的故事。美岱召的创建者阿勒坦汗,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七世孙,是继其祖父达延汗之后蒙古草原上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539年,他选择了阴山脚下的土黙川平原建起了他的部落王城大板升城(也就是美岱召的前身),1548年,他更是统领十二土默特部落,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金国。蒙古金国建立后,他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最为重要的是实现了与明朝之间的通贡互市。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蒙古金国与明朝政府在1571年达成了封贡互市的协议,史称“隆庆协议”,这一协议的达成促进了延边地区经济的空前繁荣发展。晚年的阿勒坦汗摒弃野蛮落后的萨满教,开始崇奉佛法,皈依黄教,将藏传佛教从西藏引入土默特地区,进而传遍整个蒙古草原。1606年,阿勒坦汗将都城东迁到呼和浩特,都城原址改建扩建成为了寺庙。因此,也就形成了现在美岱召在全国来说独一无二的特色:城寺合一、政教一体、人佛共居。它曾经是蒙古草原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中心,是蒙古草原上的黄教第一寺。
美岱召博物馆是曼陀罗花式建筑,这在全国非常罕见。
博物馆坐落于庙前广场主轴线的中心位置,是一座集蒙汉藏三族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物。
博物馆内部分为四个单元格,意在表现美岱召各个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不同角度展现美岱召的历史内涵。
阿勒坦汗的第三位夫人三娘子更是个传奇人物。她汉名为钟金,蒙名为也尔克图哈屯。她一生为促进蒙明友好和藏传佛教在蒙古草原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她曾为维护蒙明友好关系三嫁顺义王。1580年,她更是主持修建了呼和浩特城,人们至今仍然亲切的将呼和浩特称为三娘子城,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蒙古人民的英雄。
美岱召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早期名为灵觉寺,清朝时由康熙皇帝赐名为寿灵寺。距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
美岱召景区总占地面积为20万平方米,包括美岱召博物馆、美岱召展览馆、美岱召广场、美岱召古城寺、美岱召后花园、宝丰塔等。
美岱召内还保存有明代古井一眼,明代松柏4株,各种树木1000多株。
美岱召庙前广场修建于2009年,占地面积为6.2万平方米。
美岱召古城内现存明代建筑12座,256间,各个建筑错落有致,以大雄宝殿和琉璃殿为中心,四周分布有乃琼殿、太后庙等等。美岱召壁画浩繁深邃,是内蒙古地区寺院中绘制最早、保存最久、内容最丰富的壁画群,召内现保存完整的明代壁画多达1650平方米,享有“壁画艺术博物馆”的美誉,这些壁画对于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