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砣矶岛,一定要听一听长岛渔号。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岛渔号至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了。
长岛渔号发源地就是砣矶岛。在清朝末年,随着海运和渔业的发展,砣矶岛的造船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据说,那时候叫“大瓜篓”的木质风动力加人力混合的大帆船达到300度艘,常年活动在烟威、莱州、渤海湾和辽东湾一带的渔场。而长岛渔号,便是那个时代应运而生的闯海的歌。
随着时代变迁,木质的“大瓜篓”帆船越来越少,慢慢被更现代、更快捷的柴油动力的渔船取代。到现在,会做“大瓜篓”和会唱长岛渔号的渔民也越来越少了。
在岛上的老年活动中心,我们偶遇了几位渔民大爷。与海奋斗了几十年,阳光、海风,如刀刻一般在他们的脸庞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岛上的渔民大爷说,现在的年轻人不能吃苦,都到岛外打工去了,现在在岛上捕鱼的渔民,年纪也都慢慢大了。现在他们已经打不动鱼了。只能在这能看到海的地方,晒着太阳闲聊,回忆年轻时那些与海奋斗的日子,来了兴头,便也吼上两嗓子。
捕鱼是一件非常辛劳而危险的工作,与大海抗争,与风险抗争。唱起响亮而激昂的渔号,是在辽阔的大海上激荡起昂扬的与海拼搏的斗志,是辛勤劳作的动力。渔号伴随着撒网和拉网而起伏,像一曲带着海鲜味的“信天游”。
渔号一般都由一位船上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人引领,吼出那渔号调子,其他人就跟着高歌而和。
长岛渔号,没有华丽的辞藻,歌词简单而粗犷,和着辽阔的海风回荡在大海上。粗扩的语调激起力量,挥洒出砣矶岛捕鱼人的豪放。听着岛上大爷们唱起的长岛渔号,看着远处的大海,这号子依旧嘹亮,气势依旧雄壮,眼前仿佛就能看到一艘“大瓜篓”立起风帆,即将出海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