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亦称“盂兰钵”,是梵文的汉语音译,意为“解倒悬”或“忏悔”,”盂兰盆会”原是佛教中的一种宗教仪式。至北宋中叶,道教也逐渐接受了这一宗教习俗。
庙岛显应宫自古都是宗教场所,原为“沙门佛院”,后改佛院为专门奉祀海神妈祖的道场,世称海神娘娘庙。清康熙年间,庙岛设海关,各地船商都到庙岛塘聚集,以显应宫为中心的庙岛地区,成为当时黄渤海地区的第一大锚泊港口。
各地漕、商、渔、官、民及外国的各类船只,均以此为航海中继和货物集散地。每年的七月十五日,南方粤、闽、浙等南帮船和天津、营口、安东(丹东)、及登、莱、胶、海等地的北帮船,常聚首于庙岛,举办盂兰盆会,会期长达一个多月。
届时,各地船帮为了招徕生意,显示实力,纷纷请天下名班,搭台唱戏,最多时,戏棚达四、五十座,均同时作场,名曰“对台戏”。同时,还要举办迎神赛会、扎彩会等娱乐活动,一时商贾云集,阜物如山。
当时,在各船帮中,流传着一句俗语:“天津海口有一座好庙岛,宝刹多间,娘娘最灵,七月十五有戏听”。
为了继承这一传统习俗,树立长岛北方妈祖文化中心地位,长岛显应宫致力于恢复这一传统盛会,通过多方筹集、信众募捐等多种形式,聘请岛内外剧团演出经典曲目,再现了庙岛显应宫传统盂兰盆会的盛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