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不久前在一次演讲时透露,故宫将用3年时间拆除所有违章建筑,让紫禁城只保留古代建筑,没有任何一栋现代建筑,从而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据悉,近60年来,故宫内建有1.48万平方米的彩钢房和现代建筑,主要用于办公用房、文物库房等,这些与紫禁城古建筑群风貌大相径庭的现代建筑,主要是文物保护法及故宫规划不健全时期的产物。单霁翔介绍,这些密集而又凌乱的违建,既有碍观瞻,又阻碍消防通道,存在安全隐患,拆除违建,有利于保护故宫整体风貌与文物,减少或消除危害故宫安全的隐患,还能扩大故宫参观面积,一举三得。
据了解,故宫正积极推进“扩容”规划,2015年对游客的开放范围由原先46%提高到76%,未来两年故宫还将扩大到80%,到2025年,故宫1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开放面积将达到85%。数据显示,目前参观故宫的中外游客每年达到1500多万人次,平均每天4万人次,节假日高达10万人次,大大超过饱和状态,以致不得不采取限客措施。资源不足,游人拥挤,“僧多粥少”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故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2018年前办公区全部搬出红墙;二是开展故宫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违建大拆除。
故宫建筑群是一个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庞大文物,在笔者看来,拆除故宫内的违章建筑,保存的是原汁原味古建筑文物,值得喝彩。占地72万平方米的故宫,本身就是一个集古代宫殿建筑群及无数国宝为一体的庞大文物,“真”与“纯”是故宫的核心价值,作为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瑰宝的故宫,必须保持她的真实性、纯洁性及原汁原貌,而大量搭建在古建筑群旁的“违建”,显然大刹风景,破坏了故宫文物的真和纯。
据了解,在古建筑群核心区禁修现代建筑,是许多国家保护文物的惯用做法,且立法规范。如世界知名的卢浮宫,地面上看不到一间现代建筑,文物贮藏全部转移至地下,很值得我们借鉴。
故宫拆违建带了好头。近年来,在古迹建“新建筑”屡见不鲜,从帝王陵墓到城市街头,大兴土木,甚至拆除古建筑改建人造景观。这种发展旅游的方式逐利而短视,损害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从保护文物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考量,净化古建筑环境的做法值得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