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段只有6分钟长的关于云南诺邓火腿的影像,带火了这个位于滇西田野上的村庄。诺邓,宛若一朵奇葩飘在云端,只是为了告诉你天空不是真空,当你登临其上时,才知道诺邓不是传说,而是传奇式的历史风云。
图文:黄橙
责编:多虔
想了解更多关于云南的目的地?关注凤凰网旅游微信(ID:travel_ifeng)后台回复“云南”即可!
诺邓
一口盐井造就的山村繁华
像诺邓这样的千年古村落出现在滇西山野上,怎么看都觉得突兀奇异。
诺邓
100多座依山构建、风格典雅的古民居分布在海拔1900米到2300米的山坡上; 古盐井、盐局、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龙王庙、棂星门、玉皇阁、文庙、武庙等明清庙宇点缀其间;村落里崎岖多变的街巷均为石砌,村落周围古驿道四射而出,东向大理、南至保山、西接缅甸、北连西藏。此情此景,谁能否认诺邓是盐马古道上一处最重要的轴心地呢!
诺邓,宛若一朵奇葩飘在云端,只是为了告诉你天空不是真空,当你登临其上时,才知道诺邓不是传说,而是传奇式的历史风云。
盐井
这一切,都源于诺水边的一口盐井。
如今要进诺邓村,最先遇见的就是这口千年盐井,为了保护它,有人早已为之盖了大大的井房。据考证,此盐井最早开凿于2000多年的汉朝,始称云龙井,后改叫诺邓井,与诺邓村名相伴,经1100余年未改其名,大有“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之势。
盐井
云贵高原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俚语。诺邓人对最后一句颇不以为然,因为他们有的是白花花的“银”——诺邓盐。
诺邓坨垞盐
在古代,盐与银是可以划等号的哦!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饰、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在古代云南还有“斗米换斤盐,斤盐吃一年”的说法呢。
诺邓自汉唐开始,就靠着一口天赐的盐井,开始聚拢人气,汲取卤水,垒灶煮盐;进入元朝,这里已经成为以盐业为主的一方商贸中心;到了1383年,明朝政府在全国置七个“盐课提举司”,其中一个就设在诺邓;自此诺邓进入鼎盛时期,每年生产百万斤优质食盐,以诺邓盐和当地传统工艺制作的火腿、酱油、酱菜、豆饼等也远销外地。与此同时,儒学建立,科第渐开,人才辈出……
盐文化博物馆
盐井东坡有一座龙王庙,供奉着“卤脉龙王”夫妇,每逢农历六月十三,龙王生日这天,诺邓的灶户们都要杀猪宰羊,敬献牲醴。龙王庙前方还有一个戏台,也是为了取悦龙王而修建的。
盐井的北坡,紧邻着诺水,树影婆娑中开着一家菜馆,叫盐泉农家菜,也是《舌尖上的中国》中诺邓火腿传人黄桂生的家。
盐泉农家
顺着北坡而上,明清时期建造的古宅林立,层层叠叠,前后人家楼院重接、台梯相连。白族民居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一颗印”等建筑形态都可以在这里寻见。
诺邓
才登了十几级石阶,便有香气扑鼻而来,原来是一盆“诺邓手工火烤饼”在迎接我。卖饼者说,火烤饼是火腿馅的。我一听,肚子立马饿了!于是,在他宽敞的院落里坐下,边吃火烤饼,边看他现场制作。
诺邓手工火烤饼
这里做饼的器具与我在广东恩平见过的烤饼器具非常相似。炉子和炉盖上都放着火热红艳的木炭,师傅在饼镗里涂抹一层油后,将面饼迅速地逐个放入,下烤上烘约五分钟,其间要旋动吊杆,保证每块面饼都均匀受热。这样做成的火烤饼外脆内绵,口感极好。
了解诺邓历史的人对这里出现广东、福建等地的美食或习俗并不觉得奇怪,因为明清时期的盐课提举司官员多从内地派任,而且诺邓商业发达,也吸引了内地一些家族入驻诺邓。至今诺邓300多户人家,有黄、杨、李、段、张、孙等各姓氏人家相互融合、相互依存。诺邓民风开放,建筑形态、生活习惯不同于滇西自然村落的奥秘就在于此。
拾阶而上,一路壁衣苍苔,偶遇村民,或肩负包裹,或牵马而行,颇有古风。有时见到一些民居大门敞开,红杏出墙,不免要好奇地探头一望,旋即会有一个绿植欣欣向荣的庭院跳入眼帘,内堂木楼四处呈现着花开花落望穿秋水的岁月质感,梁上挂着绿霉金皮的火腿亦映衬了这一院的古朴。
诺邓
在我看来,诺邓最妙的是台梯式四合院,它依山就势修建,迥异于平原地区。正房与厢房、面房高低错落不在一个平面,故形成了前后左右、屋面瓦檐、上下层层递接的“五滴水”或“四滴水”屋檐现象。从大门往上看,天井之内有三、四层台面,逐级上堂,真是名符其实的步步高升啊!
诺邓
诺邓古村近年得益于旅游开发,村民也开始将老宅装修成旅馆,不过除了节假日,生意都很清淡,他们也不在意,因为自己就住在里面,过波澜不惊的小日子。
我曾经在古盐局旧址附近进了一家古楼客栈,典型的白族三坊一照壁建筑,已是200多年的老宅了,院内仍然收拾得花草鲜丽,舒适如春,堂屋两侧的貔貅柱础更是客栈的点睛之笔,一公一母,生动喜人。到了客栈二楼,远眺云雾缭绕的香山岭,真有独享一方宁静的暗爽!
古楼客栈的窗外景色
唯一的遗憾是,客房没有严格的隔断,卧具普通,房价亦便宜,不过数十元而已。我问老板娘怎么不将老宅改造得精致些?她说自己和老伴不懂电脑,孩子又常年在外工作,所以生意也是顺便做做。
古楼客栈堂屋的貔貅柱础
乍看上去,整个诺邓漫山古宅,分不清哪儿是村落的中心,连诺邓村委会也设在清末民初一位著名道长的家宅里,这幢老宅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庭院内有一般民居都不可能有的庭前月台,以前的功能是作法事或弹演洞经等,如今是接待村民来访。
道长故居(现诺邓村委会)
当然,在诺邓人心中,村落还是有中心的,那就是那棵膀粗腰圆的大青树(高山榕),300多年的风雨没有摧毁它,倒是滋润了它,虬枝密叶撑起的大华盖越过了所有想遮挡它的门楼和墙体,即使在山下也能望见它霸王式的英姿。在大青树的绿荫之下,正是明清时期盐课提举司衙门前的下马场。 提举司衙门的门楼仍然屹立原处,只是早已改造成登载黄家科举功名的“题名坊”。清代黄氏门中共出两进士、五举人及上百名秀才都刻于石坊之上。
有一条古道穿过“题名坊”,再往高处走,过了黄氏祠堂,不远有一个岔道,道旁立着一块木牌,直行是“ 玉皇阁道教建筑群”,右拐是“新寺山盐马古道口(北到藏区)”。我暂时没有到藏区的计划,所以就直行了。没走多远,就望见诺邓文庙前的棂星门了。这座滇西地区现存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木牌坊,始建于清初,四柱三楹、飞檐斗拱,十分壮观。正书“腾蛟”,背书“起凤”,神气得很!
棂星门坊,滇西地区现存最大最古老的木牌坊
诺邓是可以一分为二的!海拔1900米的古盐井所在地,与海拔2300米的玉皇阁所在地之间必定有一条分界线,依我看, 这条分界线应该在那个岔路口,也就是以北到藏区的盐马古道为分界线。 线下是人界,充满了物欲、功名与世俗的悲欢;线上是神界,诺邓人把精神的依托和对未来的期许都供奉在这里。
道也好,佛也好,儒也罢,你们都有炽旺的香火和一路的跪拜。玉皇阁、文庙、武庙、佛寺、道观一个个都修得恢宏精致,美轮美奂。尤其是三层阁楼式的玉皇阁更是滇西地区现存的古建筑奇迹,大殿顶层的藻井绘画“二十八星宿图”堪称“诺邓一绝”,对研究中国古代宇宙观和天文、艺术、建筑都有参考价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诺邓人在玉皇阁周围的神殿里办学,从私塾到小学,让孩子在神仙的光照下成长。
玉皇阁
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的此等造化:在诺邓古村的下方出现了一个地貌奇观“太极锁水”,正好与玉皇阁形成神奇的呼应。话说古盐井边的诺水流着流着,就汇入山脚下的沘江(澜沧江支流),只见它绕了一个“S”型的大弯,竟然形成了无比逼真的道教“太极图”。古人还编了一段“狮象把门”的传说,好像诺邓天生就是被神灵眷顾的地方。谁说不是呢,要是上天不特别给诺邓一口盐井,哪有这延续千年的人间传奇!
“太极锁水”
满桌黄花,一盘火腿
老天爷既然是偏心的,对事如此,对人必定也如此。在诺邓村,黄桂生就是老天爷最偏爱的那个人。
因为拥有含钾的诺邓盐,自古以来诺邓家家户户都热衷于腌制火腿。要说腌制火腿水平比黄桂生高的,有的是!然而,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偏偏就挑选了他。而且在长达6分钟的诺邓火腿制作片段里,黄桂生和他的儿子几乎全程出现在镜头里。老黄父子出名了,诺邓火腿也迷倒了无数饕餮客。
诺邓火腿
在诺邓村住下后,我的第一要务就是到盐泉农家菜馆去,与老板黄桂生聊聊天,品尝一下他家著名的火腿。从我下榻的客栈遛达到村口的盐泉农家菜馆,要兜兜转转好长一段山路,得路过好多宅院和餐馆,有人对我无比向往黄桂生家的火腿很不以为然,说他家的火腿贵,也不是最好吃的。
既然老天爷偏爱他,那我也偏爱他一回吧!在电视里我见过他,此时见到他还是觉得有点不同,他坐在躺椅上悠闲着,不再忙里忙外,近70岁的人了,老黄懂得善待自己。
当我问及盐泉农家菜馆是不是《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他出名之后开的?老黄摇摇头说,盐泉农家菜馆开了十多年了,以前外地游客就爱在他家吃火腿炒饭等农家菜。央视导演选择他,应该与他开了这家店有很大关系。
盐泉农家菜馆
其实,诺邓火腿早已成名,明清时期就随着盐马古道传到大江南北、东南亚各地。老黄说,诺邓火腿好吃的两大秘诀是村里人人皆知的:一是猪种好,以玉米大豆等喂之,肉质细,油脂薄;二是盐巴好,这诺邓盐口味清淡,天生就是腌制火腿的好伴侣,即使盐放多了也不发苦。腌制之后,将火腿挂在通风阴凉处,将它交给老天爷处理。诺邓雨量适中,气候温和,霜期较短,放得愈久,越能成就它完美的品质。
说来诺邓火腿腌制过程还是有技艺上的讲究的,比如撒盐之前要用包谷酒抹猪腿,撒盐时要边撒边搓揉等等,黄桂生都不愿意多讲,他的话里话外从不吹嘘自己。所以,我觉得他挺实在。
肚子饿了,我跑到厨房点菜。厨房里尽是婆娘,掌勺的像是黄桂生的老婆。她正在灶台上将刚出锅不久的火腿炒饭捏成一个个元宝型的小饭团,这样摆盘的目的是为了宴席间客人取食方便。捏到最后有富余,她顺手就给了我一个,说先尝尝。晶莹的米饭混上火腿丁、小葱,红绿相间,煞是好看!我接到手里还是温热的,米香、肉香和葱香混合成美妙的口感,吃起来像是救命的美味。
诺邓火腿炒饭
我点了一盘可直接生吃的火腿片,据说只有腌制三年的火腿才能享有生吃的待遇。我见证了厨娘切片的过程,只见火腿切口肉色嫩红,铺展于圆盘之上如盛开的娇艳花朵。我坐在盐泉菜馆的庭院之中,此时栾树的小黄花落满了长桌,小妹过来欲拂去黄花,我示意不必。
回味无穷的生火腿
一盘诺邓火腿片只有放在满桌栾树黄花之上,它味觉上悠长的咸鲜,因为有了视觉愉悦的映衬,才能更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大青树下的逍遥岁月
大青树是诺邓古村的地标,而大青树下的黄氏老中医家(今叫大青树客栈),则是快乐养生之旅的最佳下榻处。
大青树客栈曾经是清代著名诗人黄桂的宅邸
客栈是青瓦木楼环绕的四合院,庭园小巧,堂屋敞亮,300多岁的黄家祖屋依然温馨如初,诗意如初。一杯养生茶迎宾,这是客栈的保留节目。住下后才知道,这养生茶竟是无限量供应的。只要你在堂屋前坐下来,尽可以自斟自饮。
来不及享用雕花木床的温暖,摇椅的舒适,就急着到后院拜访85岁的黄老中医,享受入住客人免费把脉问诊的待遇。黄老中医检查了我的身体状况,说到厨房找阿姨拿块生姜和红糖,做一碗生姜红糖水喝,晚上再用他祖传的中药养生汤泡泡脚,应该很快就会好了。
85岁的黄老中医
我抬头看看他,再看看满墙他手写的养生名言,其中有一句特别应景:“良好心态可防癌,乐观情绪能去病。”
在盐泉菜馆吃完晚餐归来,黄老中医的小女儿已经用柴火烧了满满一大铁锅的中药汤,要泡脚的远不止我一人,连住在别处的游客都跑到这里享受泡脚养生的乐趣来了。
柴火烧的泡脚养生汤
大青树泡脚坊是半开放式的屋子,窗外青山绿树,星光云影,屋内一长溜的合欢树桩挖成的木桶,中药养生汤正冒着热气。边泡脚边感叹,黄老中医真是神人,不仅要给头疼脑热的邻里们看病抓药,负责全村大小牲口的健康,而且还要给慕名而来的游客把脉问诊,祛寒除湿,疏通经络。
诺邓村的地标大青树仿佛是黄家的庭院树,绿荫无论一天怎么移动,都有一角要到黄家的屋里来。
大青树客栈二楼有一个神奇的中药库房
提举司衙门的门楼遗址(后为黄家科举功名的“题名坊”)亦在近旁,黄家一脉在诺邓村成为大家族,源于先祖黄孟通在1466年(明朝成化二年)在此任五井盐课提举(管理盐务的地方官)。到了清康熙年间,十代孙黄桂中举,成为滇中一儒杰,其诗长期为云龙人所传诵,云龙的两名进士也出自于黄桂门下。
黄老中医说,大青树客栈就是黄桂曾经的宅邸。难怪一夜的美梦里有梅影莲香、松声竹韵。
一觉醒来,雨下得有点缠绵,在堂前将一碗火腿面吃完,我真成了一个闲人。客栈里那一拔爱闹的住客一走,四周马上恢复了山村的清静,有了听雨赏雨的氛围。
住在这么诗意的地方,不想成为诗人都难呢!
已经心动了?想了解更多关于云南的目的地?关注凤凰网旅游微信(ID:travel_ifeng)后台回复“云南”即可!
诺邓旅行线路推荐
诺邓交通攻略:
通常去诺邓都是从大理出发,无论自驾车还是坐巴士,云龙县城是必经之地。巴士没有直达诺邓的,只有在云龙县城转车。
坐巴士的地点在大理下关兴盛客运站,先搭乘到云龙县城,发车时间从7:30到16:30,每40分钟一趟,大约3.5小时到达,车票42元。
在云龙县客运站下车后,车站门口有不少三轮摩托车,每车20元(可搭乘4人),7公里的山路,20分钟左右可到达诺邓村。
诺邓三日游攻略:
DAY1:上午从大理出发,抵达诺邓正好是中午,安排好住宿,吃好午餐后,下午游览诺邓村的东坡,这里有龙王庙、 盐局、 道长旧居以及各种古民居。
DAY2:上午游览海拔1900米的古盐井,然后沿着诺邓西坡参观古民居、 祠堂和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等。下午登到西坡的高处,参观海拔2300米的玉皇阁、 文庙、 武庙古建筑群。若有体力,还可沿着棂星门下的岔路口,漫步盐马古道。
DAY3:坐车到诺邓古村的下方探访中国地貌奇观“太极锁水” ,然后到云龙县城汽车站坐车返回大理。
诺邓住宿攻略:
除了文中介绍的大青树客栈,诺邓村里还有十余家客栈,或民俗味浓,或有小资气息,房价都在100—200元之间。
东坡的古楼客栈是两夫妻开的,条件普通,特点是老宅精美,窗外的山谷风景优美。西坡的诺言别院有青旅的气息,经营者年轻,搭伙方便。 古道坊客栈的风景亦好,院落也极具山居特色。
诺邓美食攻略:
首推诺邓火腿,最著名的品尝处是村口的盐泉农家菜馆,村里还有几家小菜馆农家菜也做得好。
西坡的山梯边有卖手工烤火饼的,尤其是火腿馅料的烤饼香极了。 诺邓盐也是极好的手信,可带回家送亲友,当然带诺邓火腿更佳。
作者:黄橙
作者简介:
行走57国,著书22本。一个经常私奔万水千山的旅行者;一个擅长从玩乐中捕获灵感的作家;一个对美艳高度敏感的摄影师;一个到处搜寻美食的知食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