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的渔民号子,是千百年来,渔民在闯海打鱼的各项劳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伴随劳动的歌唱。是渔民长期从事海上劳动而创造的歌。它既有鼓舞情绪、调节精神的作用,又有指挥生产、协调动作的功能。渔民说,号子像军号,似命令。喊起它,就来了精神,添了力气;唱着它,能卡着拍子使齐劲,一门心思干活计。这正是它一直常唱不衰,不断创新发展,广泛流传的原因。
长岛渔民号子,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以吆喝、呐喊为主要特征,烘托出渔业各项劳动的特点。其音乐的表现特色受劳动强度所制约。劳动强度小、动作幅度不大时,所唱出的号子,多是优美动听,抒情娓婉,旋律性强,节奏和缓的曲调,突出了号子调节精神的作用;劳动强度大时,所吆喝的号子,粗犷、豪迈、浑厚有力,而节奏性强,这就突出号子的指挥劳动,统一用劲的功能。在面对狂风恶浪,需要奋力抗争时,则发出了铿锵有力、刚劲浑厚、气吞山河的呐喊。
渔民号子的演唱形式,主要是“一领众合”式,还有“二部轮唱式”和齐声及重复演唱的。领唱者称为“号头”,合者为“答号”。“一领众合”是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演唱。如呼应型、迭置型和综合型等。在变化多样的曲调里,大多数只配唱各种语气词,有的填有简单地表达劳动内容和演唱者心情的词语,有的则即兴配词,尽情发挥。同样一种渔号,不少的渔船都沿袭着自己船的唱词。渔船归港,还没看清渔船,只听到渔号,便可知道“那个船发财了!”“谁家的亲人回来了!”
渔号的种类,更是应有尽有。上网的、拾锚的、摇橹的、掌篷的、拔绠的、捕鱼的、竖大桅的等,连拉船、掀船(往水里推船),领号者根据船行的节奏,在船上跳着、舞着,即兴喊出指挥和鼓劲的号声。
长岛的渔号,已制出录音,拍成录相,搬上舞台,走进屏幕。一九八九年,中央电视摄制组,专程到砣矶岛,请部分老渔民,在大风船上,用旧时的生产工具,伴着声声渔号,操作着闯海打鱼的活计,录制成《渔民号子》的音乐片,在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多次播放。当年荣获全国民间文化二等奖。
渔业生产实现机械化以后,海上笨重艰苦的体力劳动多被机械所替代,但是,各种渔民号子仍在渔民的各项劳动中,延续地演唱着。在长岛的海滩码头、山间村落、广场闹市、学校营区,凡有生产劳动的地方,集体活动的场所,还时时传扬着渔号声声。老人扶着小孩子学步,哼着渔号,妇女爬山干活,唱着渔号;小伙们肩挑人拉,喊着渔号,连小学生们的拔河比赛也叫着渔号齐使劲。长岛的渔民号子,还在显示着它旺盛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