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南、北长山岛是孤立海中的两个岛屿,中间隔着一个海峡,没有陆路相通。唐代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时,住在南长山岛的南城之中,而正在生病的大将尉迟敬德,却住在北长山岛上的北城里,唐太宗每次去看望尉迟将军,都得乘船过海,来往颇不便利。有一天,唐太宗对尉迟敬德说:“要是南、北长山岛有路相通,我一定每天都来看望你。”也许是唐太宗爱臣之心感动了神仙,天亮以后,在南、北长山岛之间,便有了一条由鹅卵石铺成的长街,横卧碧波之中,将两岛连结在一起,故名一宿(xiǔ)街,又由于谐音的关系,一宿街也被称为玉石街。
其实,玉石街的形成是由于此地本身就有的鹅卵石浅滩,涨潮的时候会被埋在水面以下,而退潮的时候就显露了出来,拦海大坝也是基于这个位置而建成的。据明代景泰七年 (1456 年) 编成的《寰宇通志》的记载:“长山岛分为南北两山,相距五里,中通一路,广二十余丈,皆珠玑石,名玉石街,又名一宿街”。显然,这里称为“一宿街”,源出唐太宗探望尉迟敬德这一传说故事。
玉石街位于南北长山二岛之间,它以一座雄伟的大坝横跨海面,截住激流,将两个岛屿连接起来。玉石街原是一条天然卵石长滩。相传,唐太宗东征,因惧急浪湍流,求天公赐一海桥,夜里果然落就,所以玉石街又有一宿街之称。
北长山岛到南长山岛,需通过一条海上公路,其宽约八米,长约一千二百米,设双向车道,为人工修成。在1960年,因此地是重要军事要塞,为方便火炮通过海峡,特意找来俄罗斯工程师修筑拦海大坝,原本计划修一条直线型的大坝,但在实地观察之后发现有一条浅滩直接连接二岛,于是决定修改设计图,将计划一千米长的直线大坝修改为现今的约一千二百米长的弧线型大坝,遂加以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