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一大排档兜售“天价大虾”事件引发热议,有旅客结账时发现,一盘普通的虾要价高达38元一只,整盘收费1500余元。7日上午,青岛市物价局官微通报称,该烧烤店涉嫌误导消费者消费,青岛市物价局已责成市北区物价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立案处理。7日晚间,青岛市市北区委宣传部发布消息称,当地物价局拟对该商铺作出9万元的行政处罚。
从网络所公布的菜单看来,表面上,这家饭馆的整体菜价确实是“大排档”的价格标准,一个“海鲜大拼盘”卖58元,不少炒菜均为十多元,游客很难想象这份看似平常的菜单却暗含杀机,标着38元,看着和普通河虾一般大小,一小盘能盛下40只的所谓“麻辣小龙虾”竟然是按“单个计价”。
如此欺诈行为不仅不诚信,更是触及法律底线。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目前,当地执法机关已经开启追责程序,拟对商家作出9万元罚款行政处罚。
更需指出的是,虽然执法机关在事件发酵成为热点事件后迅速开展行动,执法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在此前则一直处于消极推诿状态。当被宰旅客选择报警,派出所却表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类似“纠纷”,自己没有执法权,让旅客找物价局,而物价局说他们已经下班了,又让旅客报警找110解决。可以想象,若是这起事件没有引发社会关注,不知道这家宰客“大排档”要横行到何时,又将有多少旅客在这家黑店中着了道。本次追责可谓是舆论倒逼下的偶然事件。
实际上,并不是每个游客在受到讹诈、委屈后,都敢于并且有精力维权,大部分游客因为不愿意在外地“生非”,选择忍气吞声。也正因此,景区容易沦为弱肉强食之地,市场规律、诚信机制在此失灵。这也正是各地景区恶性宰客事件频发的症结所在。而如果连法律的阳光也难以照进景区,各种花样的宰客行为自当大行其道,甚至演绎成强制交易、敲诈勒索等暴力犯罪。
在此背景下,就更需要景区所在地的各执法部门对于所有商家的行为提前介入,构建起常态化流动执法机制,并建立起商家档案,对景区进行实时监控,而不能放任商家习惯性违法,坐等恶性事件发生、媒体曝光、紧急处理,陷入运动式执法尴尬。景区不仅是各地名片,是当地的宝贵资源,是地方绿色经济的重要推手,更是全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财富,各地政府还须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景区的声誉。而其中,营造文明有序的法治环境,提供贴切入微的法治服务,给予游客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则是景区所在政府最基本的义务,执法还须常态化,别再让宰客被罚成为偶然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