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放假前,沈阳市民李先生女儿幼儿园的老师,特地告诉家长,假期归来每个小朋友都要交作业,和家长一起做一份关于十一出游的照片展板。李先生说:“早料到景区肯定都是人,可为给孩子交份像样的作业,硬着头皮也得游啊。”于是,刚一放假,一家人就开车扎进秋季游最火的枫叶景区。未料到车竟堵在高速上俩小时没挪地儿,好不容易进入景区,却连宾馆都没订到。
(10月8日《中国新闻网》)
这一家人为了完成“旅游作业”,可谓遭遇了“九九八十一难”。虽然到了景区,虽然花了钱财,可是连风景都没看上,最后一家人匆忙拍了几张照片,吃了点面包就返程了。这就是“旅游作业”给他们一家人带来的困扰。,为了完成“旅游作业”而出游的人不在少数。
旅游是好事情,但是当“旅游作业”强人所难的时候,就有问题了。具体来说,会有这样几个困扰。其一,没有出游时间。不是每一个人的假期都有足够休闲时间的,当老师布置的“旅游作业”是强硬任务的时候,有的家庭就只能硬着头皮去旅游了;其二,没有出游资金。家庭总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家庭不差钱,有的家庭却捉襟见肘。对于没钱的家庭来说,出游就会是不小负担,有的家庭甚至需要借款出游完成任务;其三,没有出游需求。有的家庭也喜欢出游,可是由于该玩的都玩了,该看的都看了,甚至有的景区都带着孩子去好几次了,在这种情况下,给人家布置“旅游作业”本身就是资金的浪费。
学校布置“旅游作业”的目的是好的,但是不能如此教条,不能如此鲁莽,应该把旅游权交给孩子和家长,要考虑现实问题,要考虑家庭差距。而且,有的家庭原本安排好了假期计划,准备带着孩子回老家看父母,而学校却布置了“旅游作业”,就打乱人家的假期计划。
最近这几年,布置“旅游作业”学校越来越多。有的要求学生必须上交旅游照片,有的要求必须撰写旅游作文。对于确实不能出行的家庭,有的孩子就会想其他办法。比如,就有孩子上交了PS的出游照片。比如,就有孩子依靠想象写成了旅游作文。这样一来,就让“旅游作业”变了味道。
最为关键的是,“旅游作业”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在一些孩子看来,人家去的是北京,就是有面子的。自己去的是小地方,就是没面子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孩子就会用哭闹的形式,威逼着家长要到大景区去旅游。这样的旅游,家长不高兴,孩子也未必就快乐。而且,旅游原本是放松心情的事情,可是,当旅游成为任务,成为作业的时候,家长和孩子即使身处景区,还有轻松可言吗?
国庆长假,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何必逼着孩子和家长去旅游,去拥堵?对于学校而言,更应该思索除了布置“旅游作业”之外,还能在作业上有多少创意?是不是可以用“亲情作业”、“劳动作业”取代“旅游作业”?
强人所难的“旅游作业”何以一直上演?不知道这样的“旅游作业”在以人为本面前又能得多少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