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最受欢迎的休闲活动就要属游泳了吧?但最近,一则题为《男童游完泳1小时后床上“溺亡”?!家长不得不警惕的“干性溺水” 》的帖子在网上广为传播,引起无数网友关注。
很多人都知道,溺水都是在水里发生的,既然已经出水了,怎么还会溺亡呢?昨天,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烟台毓璜顶医院急诊处主任康海。
游泳出现呛水情况不能大意
康主任告诉记者说,从医学角度来说,新闻中描述的症状,应为急性肺水肿引起的。这种情况尽管概率很低,但的确有可能出现,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发生。如果孩子游泳后,出现精神状态不好,拼命咳嗽,体温升高等异常表现,就要引起家长注意,及时送医院救治。
所谓的干性溺水其实就是呛水后引起的急性肺水肿。游泳的人由于吸入液体的刺激导致喉头部位产生痉挛,结果声门关闭,为防止肺部进水而出现窒息,导致活体进入缺氧状态。也就是说,吸入的水进入气管,为了不让肺部进水,嗓子眼就关闭了,于是导致无法呼吸。
游泳后警惕咳嗽、发烧等现象
康主任还提醒,现在放暑假了,天热很多孩子都会去游泳,家长要注意孩子在水中有无异常情况,特别是游泳后,短时间内孩子有无呼吸困难、倦怠和异常的行为。
倦怠就是出现乏力,比以往要嗜睡,难以唤醒;或者很突然的缺氧,而且可能伴随咳嗽嗓子疼等等。另外体温突然升高也要引起重视,一旦发现孩子发烧或精神萎靡,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应该及时送医院明确诊断。
特别是12岁以下儿童如在游泳时呛水后,父母务必在孩子上岸后留意身体变化。上述症状在游泳过后几个小时或者几天都会出现,有时甚至在游泳时呛入少量水后的48-72小时内就会发生。
“突然推下水锻炼胆子”不可取
有的家长在孩子学游泳时,为了给孩子练胆,有时会出其不意将孩子推下水。其实,这种锻炼胆量的办法不可取。儿童一般也不宜跳水,更不能在水中起哄打闹、下压同伴、“偷袭”同伴。康主任表示,除了急性肺水肿,入水时突然受到冷水刺激,即使没有水进入肺部,但也可能引发反射性喉痉挛的“干性溺水”,令人窒息。这些都属于“继发性溺水”,如果救治不及时都会危及生命。
康主任强调说,从急救的角度,和普通溺水不同的是,干性溺水不是“控水”救助,而是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施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