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民生之所系,关乎万家幸福,关乎社会和谐,是百姓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蓬莱市坚持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创新为导向,以惠民利民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着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不断改善了居民医疗环境和健康生活环境。
“互联网+”让群众就医更方便
“以前想要大医院专家会诊,要么请专家到蓬莱,要么我们自己到外地去,不仅来回折腾耽误时间而且花费也不少。现在通过这个摄像头,从家门口的医院就能让北京大医院专家给会诊,感觉真的很方便。”该市村里集镇郝家村刘女士说。
刘女士所经历的这次会诊,正是得益于蓬莱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积极发展的“互联网+医学影像远程会诊服务”,让很多百姓成为了现代医学影像科技的受益者。据了解,截至目前,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均与北京301、中日友好医院、武警总院等30所国内知名医院合作成立了“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涵盖40个专业,网罗了包括5名中科院院士在内的500名国内最顶级医学专家,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服务。
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做加法,被认为是许多传统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医疗行业也是如此。作为全国首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蓬莱市早在2012年,就加大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力度。两家医院已实现院内信息互通共享、“无线查房”、“移动护理”等信息化目标,全部开通了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等健康服务。
引导优势影像诊疗资源共享,实现优势影像诊疗资源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在全省一盘棋的“大影像”理念指导下,蓬莱又依托人民医院为基础,与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开发成立了“山东省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蓬莱分中心”,搭建高效的网络医学影像平台,并建立了双向转诊的新型影像诊疗运行机制,在医学科研、学术交流、教育培训及临床诊疗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进一步实现了影像信息的互通互联、共享互惠、互利共赢。目前,已成功开展疑难影像远程会诊160余例,解决了患者外出求医之难,方便了群众,节省了就医成本,也促进了医院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互联网+”远不止这些应用。年初召开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该市提出了“加快建设居民健康信息工程”的计划,结合当下开展的健康教育等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为域内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前提下,将居民住址、健康、计划生育等信息汇集到“云盘”,形成“居民就医一卡通”,实现居民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就医更加方便快捷。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3.7万份,建档率95.7%;建立电子档案41.3万份,电子建档率90.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目前,信息化平台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规划之中,“东风”定会吹来“春雨”,必将滋润仙境大地。
单病种限价为群众就医减负
“在前期推进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探索开展单病种限价工作,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医疗行为,最大程度为群众就医减轻负担。”市卫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3年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蓬莱率先组织两所公立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所谓临床路径管理,就是对目标病种,按照预先制定的治疗计划因病施治,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既提高了诊疗质量又规范了医疗行为还降低了医药费用。通过两年多的试点探索,该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分别确定了50个和39个病种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为推进单病种限价进行了“铺垫”。
其实,对于蓬莱市民来讲,单病种限价已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11年,该市已经对宫颈癌、乳腺癌、直肠癌和剖宫产等4个病种,开展了单病种控费工作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基于对患病群体病灶各异和临床治疗路径不统一等因素考虑,没有盲目扩大病种范围。
今年5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探索医疗服务价格,按病种、按服务单元定价。按照上级部署,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蓬莱大胆推进实施了单病种限价,将限价病种由原来的4个扩大到14个,此举为仙境群众带来了更大的医疗实惠。
蓬莱参考往年就诊量处于前列的疾病种类,组织两家医院专家进行专题讨论评审,最终决定采取“制定一批、推广一批、完善一批”的办法,分三个季度,逐步开展单病种限价,到年底限价病种扩大到50个。目前,已将结节性甲状腺肿、腹股沟疝、乳腺腺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白内障、脑梗死、脑后循环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癫痫等10个常见病、多发病病种,纳入新增单病种限价范围。实施单病种限价后,控费病种的收费水平较限价前平均降低21%。同时,该市卫计部门积极完善考核评估办法,督导两家试点医院严格执行临床路径,在保障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切实降低群众就医费用,努力为群众减负。
卫生厕所改造让农村环境更卫生
“现在用的厕所干净整洁没有味道,家里蚊蝇也少了,和城里楼房一样。”该市大柳行镇村民高先生说。
高先生家里的卫生厕所并非个例。近年来,蓬莱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程。自2011年,从试点破题,到探索革新,再到提质扩面,到目前全市已改建三格化粪式无害化卫生厕所12000座,覆盖11个镇街,84个村。今年以来,该市又将农村改厕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之一,提出了“万户改厕”,在全市农村再次掀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热潮,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改建三格化粪式无害化卫生厕所2013座。
前年,该市推行了预制件拼装的方式进行改厕,预制件的加工由各改厕村独自完成。由于各村受场地等各方面限制,预制件质量无法保证,而且增加了群众负担。为此,该市经过多方探讨,确定了由预制件加工企业按照上级规定的技术标准为全市改厕提供预制件。这样以来,既减轻了群众负担,降低了建造成本,而且保证了质量。群众改厕只需挖好粪坑,所有改厕材料由市里免费提供。几年来,我市先后共争取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改厕项目资金192万元,地方财政也给予了相应的资金配套,使经济薄弱村与困难群体也能共享发展成果,缓解了改厕资金不足的难题。2014年,国家停止了拨付农村改厕补助资金,蓬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作出批示:“这项工作上面停了我们也不停,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解决”。该市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20万元补助改厕项目,确保改厕补助资金发放到位,既保证了老百姓的利益,又维护了政府的形象。2015年,蓬莱市委、市政府又将农村改厕纳入为民办实事重要工作,市财政克服资金压力难题,安排资金540万元,确保了农村改厕工作质量不降、进度不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