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笼高高挂起、鞭炮味随风飘来……不经意间,街上年味儿渐起,“年”的脚步近了。现在,总听到有人说城里过年没年味儿,其实,烟台从来不缺过年的习俗,甚至有些年俗在全国都独一无二。日前,本报记者就邀请到了中国民俗协会会员、山东省民俗协会理事、原烟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吕伟达,说说那些即将消失的年俗,聊聊那些年味十足的年俗。
【忙年习俗】
忙年(腊月廿三———大年三十日落之前),是节前经常听到的词儿。山东烟台市也有“廿三,辞灶天;廿四,拉大字;廿五,做豆腐;廿六,割年肉;廿七,宰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全都有;三十下黑儿满街走”的年俗顺口溜,说的是忙年的习俗。吕伟达介绍,在烟台大部分农村地区,一过“腊八节”就开始了忙年,但是真正全家齐动手的忙年是开始于腊月廿三,持续到节前。
乱岁(腊月初八———年三十之前)旧俗认为,每到“腊八节”之后,人间神仙都会上天过年,至除夕才返回。这期间,人间无神仙管辖,百无禁忌。所以一些贫困家庭就会选在这个时候举办简单婚礼,统称为“乱岁”。
蒸饽饽(腊月廿三———腊月廿九)据《清稗类钞·饮食类》记载:“饽饽,饼饵之属,北人读如波波。”老辈人取“波波”之谐音,便有了现在的“饽饽”之称,而蒸饽饽,更有“蒸蒸日上”之意,于是也就成了忙年的重头戏。
祭灶王:(腊月廿三—腊月廿九)腊月廿三既是小年夜,又是祭祀灶王的日子,可谓忙年期间最重要的节日。
贴年画:(腊月廿三———腊月廿九)烟台人贴年画内容非常单一,主角只有两个,一是灶王爷,二是财神爷。
挂书画:(腊月廿八)古时崇文尚儒的烟台人,每到腊月廿八这一天,就会把家往书香门第的方向装扮。至今在山东烟台当地还有“春节不挂书和画,不是烟台旧人家”的说法。
【过年讲究】
过年(大年三十日落之后———初三),是春节最隆重的时段,各家吃穿用非常讲究,而且特别注重细节。吕伟达介绍,比如,旧时烟台年三十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火必须是芝麻秆,原因一是它烧起来有鞭炮的响声预示着过年了,二是有节节高的美好寓意。
■除夕时不开门 年三十的傍晚,家里的男性子孙都会把财神爷和老祖宗请回家里过春节,俗称“请神祖”。为防止财神爷离开家把财气带走,新年的大门是在初一清晨放完鞭炮才会打开。
■包饺子有规矩 旧时烟台一般在下午四五点钟太阳落山之后,关上大门才开始包饺子。三十晚上的饺子必须是素馅的,初一早晨的才可以吃荤馅的。
■拜年时规矩多 拜年是过年时非常重要的习俗,除有恭贺新年的意味之外,古人还曾借拜年以消除隔阂和矛盾。在我市拜年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为宗旨的。
■走亲戚有讲究 走亲戚在我市通常称为“出门儿”,从正月初二开始到元宵节结束。旧时烟台市对出门儿的顺序有严格的规定,通常以母亲方面的亲戚为尊。舅舅代表了母亲的家族,所以是新年出门的第一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