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是实行新医改以来,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有效载体。建立健康档案是一个漫长的搜索过程,自2009年起,蓬莱市全面开展居民健康体检和建档工作。截至目前,已经为41.4万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8%。
在日常工作督导和考核中发现,随着健康档案越建越多,出现健康档案的利用率不高、更新率偏低等问题,甚至部分档案已经“失访”,成为“死档”。如何让仅能作为档案资料的“死档”真正“活”起来?蓬莱市卫计部门采取了三项卓有实效的工作措施。
一是集中整治查漏补缺。及时召开会议部署安排,自2月份开始,利用两个月的时间,组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开展健康档案自查自纠整改工作。其中,对2009年以来建立的健康档案,进行梳理、核实;对近两年以来没有随访记录、就诊记录等动态的健康档案,进行信息核实和更新。
二是做好结合多点采集。统一印制《蓬莱市基层医疗机构接诊记录本》,充分发挥门诊医生、住院医师、乡村医生、预防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等诊疗服务的作用,在诊疗过程中,将最新的居民个人基本信息、诊疗信息、检查结果录入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同步检索健康档案的完成情况,将日常诊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更新率和利用率。其中,对需新建或更新完善的、需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居民,及时跟进随访,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是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对死亡、户口迁出、外地务工人员等失访的健康档案,进行标号管理,予以限期删除。同时,不断扩大居民健康档案覆盖人群,确保每位居民的健康信息档案逐步得到完善,形成一个实际可用的“活”档案。
档案建了起来,就要发挥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立查体小组,采取“农忙时早中晚,农闲时全天候”工作法,走访农村、上门入户为目标人群提供免费查体、健康教育指导等服务,并不断充实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如此,在“充实档案信息、向目标人群提供服务、再完善档案信息”反复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了群众健康素养。
如今,蓬莱的居民健康管理,已从“常见病诊疗”模式向“常见病诊疗+健康管理”模式转变,实现对居民生命全过程的健康信息的收集与动态管理,让居民健康档案真正“活”起来,确保了为民好事办好办实。(江贵珍 于厚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