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门额下有几块戏曲砖雕?“芝兰入室”砖雕上的九出戏分别是什么?砖雕《赵颜求寿》讲的又是什么故事……别急,有了村妇当导游,再去三门源古村落,就不再是走马观花了。为了能当好这专业导游,最近翁文燚重新拿起书本“上学堂”。
“刚才手机充电没接到电话,估计是找我做解说的游客打来的。”5月23日,村里又来了几批游客,听说翁文燚有两把“刷子”,马上有人给她打了电话。5月中旬,翁文燚在衢州学院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乡村旅游解说培训。在那里,她接受了专业的导游知识培训,从礼仪到解说,翁文燚受益匪浅。
生于1980年的翁文燚性格开朗,能言善道,是土生土长的三门源人。翁文燚爱好旅游,尤其敬佩景区导游绘声绘色的解说,“导游的讲解太重要,好不好玩就靠他们的一张嘴哟。”所以乡里推荐村民去市里培训,翁文燚报名了。
5月20日,受训回来后的翁文燚接待了第一批游客。在叶氏建筑群,她重点介绍了古建筑群中的古戏曲砖雕,“这是按照典型的江南寓居形式组合而成的。其中‘荆花永茂’和‘环堵生春’两幢结构相似,均是三间二搭厢结构。”翁文燚的讲解有模有样。
“这‘恩贡’大概是什么级别,和秀才相比怎样?”突然,人群中有游客提出问题。
这一问,把滔滔不绝的翁文燚问倒了,她感觉到自己的脸有些烫,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不好意思,这我还不知道,回去后好好学一学。”翁文燚给游客道了歉。她解释,因为从未有过导游经验,过于依附解说词,完全没想到游客会问解说词外的一些历史典故及故事。
“还得好好学学,古村落解说不仅要知道村子本身的故事,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常识也要懂呢。”回到家后,翁文燚马上翻阅资料,得知这是清朝科举制度的其中一级别,出贡的秀才,称之为“贡生”,清代的贡生,正途出身的有岁贡、恩贡、优贡、拔贡和副贡……原来如此!
如今,翁文燚在村里当起了义务导游,只要有游客想听三门源历史故事的,她都会热情招待,她解释本领还没练到家,需要多练一练,尤其是“课外”知识得补一补,还表示想找县里专家拜师学艺,“你还别说,有了导游解说,古村落旅游就真的像那么一回事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