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今日公布了首批“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名单,1801家旅游景区成为首批“信得过”景区。根据名单,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苏州园林、千岛湖、华山、塔尔寺、天池等5A级景区榜上有名。据悉,2015年3月,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景区行业启动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创建“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活动。国家旅游局携手旅游景区,向社会正式发布首批“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1801家旅游景区成为首批“信得过”景区。
应当说,为了给国人营造良好的景区旅游环境,国家旅游局是蛮拼的。比如,建立不文明旅游个人“黑名单”,实施服务质量不合格景区摘星等,总体上都获得大家的认可。但遗憾的是,此次“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的出炉,却不但没有获得公众的认可,还得到了大量的吐槽。这不能怪网友的不理解。
首先,依据太单一。所谓景区价格,不仅包括景区门票价格,更包括吃、住、购、行、玩等多方面的价格,而且就现实来讲,游客到景区游玩,更大更多的消费就在吃、住、购、行、玩等方面。但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公布的这1801个“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却基本上依据的是景区一票制、价格无欺诈、特殊人群优惠、预约优惠、公布价格构成、三年不涨价等景区票价为唯一和主要参照系,这样选出来的“价格信得过旅游景区”,自然与人们的感受相去甚远。比如就有网友直言:我是河北保定的,白洋淀的上榜让我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名单已经废了!
其次,权威性不够。不否认,旅游部门负有对景区价格等进行全面监督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旅游部门不是万能部门,谈到价格管理和诚信,包括旅游景区价格诚信,恐怕最有权威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全国各级各的物价管理部门。但我们看,在此次所谓“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评选中,只见旅游部门单干的身影,不见权威物价部门的声音。况且老子裁判儿子,本身就难免瓜田李下。
更关键的是,这样“价格信得过旅游景区”评选,到底是主管部门、评委和景区说了算,还是真正的旅游消费者说了算?国家旅游局在公布名单的同时并没有做出详细和有说服力的说明。在信息不对称,且与个人感受明显有差距的情况下,这样的一份榜单不被信任也就在意料之中。
再次,榜单出炉过于仓促。正如报道的那样,创建“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活动,应当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这一活动距离创建仅仅过去两个多月,一份多大1801个“价格信得过旅游景区”的庞大榜单就出炉,人们不得不疑问的是,如此多的景区,光审核的工作量得多大,得需要多长时间?匆匆出炉的背后,如何让人相信这样庞大榜单评选依据的全面性、审核的严谨性、结论的客观性?在网友看来,如此缺乏严肃榜单榜单的出炉,到底是在正确引导消费者,还是在误导消费者?
最后,就具体评选标准来看,莫说景区仅凭一纸承诺到底能不能确保景区就不再涨价坑害旅游者,即便能,但就诸如承诺门票三年不涨价等标准看,这本就是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有关景区门票价格主管部门的硬性要求,如今把硬性要求变成了软性承诺,反而还能得到“价格信得过旅游景区”。如此“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榜单,让人看来不是笑话都难。
事实上,景区价格诚信不诚信,关键是要去除附着在景区价格上的不健康、不正常利益,比如景区和地方政府的“门票依赖症”等。为此,作为旅游消费的管理部门,国家旅游局更重要的工作就在于去除这些问题的根本土壤,为景区健康发展、旅游者消费提供一个宽松、公正、公平的制度和消费环境即可,至于像价格管理这样等相对具体和细微末节的事物,还是交由具体价格等部门来管理吧!起码,也要在征得相关方面的主力配合下才好下手。不然,主业没办好,副业又缺乏专业性等,出力还不讨好,何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