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曾有条蓬莱路,相信很多人都并不知道。在青岛的各种地图上搜索,也很难找到这条路的踪影。
鱼山路周边的道路,大多是以曾经胶东的县名来命名的。而蓬莱,作为曾经胶东的一个县,也同样被用来命名鱼山附近的一条道路。
“很多人都来打听这条路,听说是在海大校园内。”海大内的一位保安告诉记者。蓬莱路究竟是一条公共道路还是海大校园内的道路?现在这条路又在哪里呢?
“蓬莱路是很早之前的一条马路,大约是南北向,从福山路向西,一直到齐河路。”一位知情老人讲述,其实现在的齐河路也是“缩短版”的,以前齐河路很长,穿过现在海大的校园,一直通往大学路。
既然是一条公共道路,又为什么会有在海大校园内的说法呢?“齐河路的一部分和蓬莱路划入海大校园,大概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事儿。”老人表示,现海大原本是两部分,两条路是两个院儿之间的马路,路上还有一些住户。后来,海大的两部分合为一部分,蓬莱路全部被划入校园,整个消失了;而齐河路则一部分被划入校园,只保留了靠近延安一路的一小段。
海大的门牌号是鱼山路5号,名称也被叫做鱼山校区,因此鱼山路门正对的六二礼堂和后面的姊妹楼胜利楼往往很容易就会被认为是海大近百年历史沿革的开始。而事实上,这两座建筑被用作海大校舍,只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事情,靠近红岛路大门的水产馆,即原俾斯麦兵营,才是该校最早的校舍。而海大曾经的两部分,就是指的俾斯麦兵营建筑群部分以及六二礼堂和胜利楼部分。
俾斯麦兵营建于德国占领时期,以德国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日本占领青岛后,仍被作为兵营使用,称为万年兵营。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私立青岛大学创办,这里始被作为校舍。后又先后成为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校舍。直到1937年日军侵华,这里再度被日军占为兵营之前,学校校舍一直都是俾斯麦兵营建筑群这一部分。
鱼山路大门口的六二礼堂和胜利楼,据门前的碑文显示,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收为原国立山东大学使用的。
两座楼的建成时间约为上世纪二十年代,是日军第一次占领青岛时建的日本中学校舍。该校是一所专门招收日本人子弟的学校,由于当时采取男女分校制度,该校只收男生。学生不仅来自青岛,还有来自济南、天津、上海等地的。据说,这所学校是日本在中国建立的设施最好的学校,办学条件甚至优于一些日本国内的学校。有资料记载,该校开设日语、修身、矿物、历史、地理、外国语、音乐、体操等等课程。学校建有武道房,中间部分为柔道场,外边为击剑场地。图画教室、大礼堂、露天操场等一应俱全,物理化学相关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