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旅游|长岛一日游|蓬莱一日游|蓬莱旅行社|长岛旅游| 烟台旅游|烟台一日游|威海旅游|青岛旅游长岛旅游攻略|山东蓬莱旅游|山东长岛旅游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导游词汇编
导游天地
景点图库
蓬莱旅游
当地特产
齐鲁风光
旅游常识
旅游动态
旅行社之家
驴友自驾游
蓬莱长岛旅游攻略
电话:13705357172
联系人:张经理
地址:烟台市芝罘区
西南河路178号渤海大厦10楼
⊙ 导游词汇编
登州博物馆导游词
发布人:山东趣玩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5-04-29 点击:615次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登州博物馆。

  登州博物馆坐落在田横山南麓,蓬莱阁西侧,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由序厅、古城遗韵厅、千年古港厅、海防重镇厅、文物精华厅、名人故里厅六个陈列厅组成。馆内陈列文物307件,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45件,其余不定级文物246件。它通过文物、模型、照片、版图等形式,客观地展示了蓬莱地方史的各个方面。在内容、形式的布局上,它打破了传统的按历史顺序陈列的模式,重点突出,立意新颖,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博物馆内安全消防设施齐全,采光、供暖、制冷、通风、通讯及残疾人通道等设施完备。

  登州博物馆的建立,使库房中珍藏的文物与世人见面,进一步展示了文物工作的价值,弘扬了古登州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民族文化传统。它不仅填补了蓬莱无博物馆的空白,而且成为一处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基地。

  历史意义上的古登州,管辖范围最大时几乎包括整个胶东半岛,共辖九个县一个州。因为治所设在蓬莱,蓬莱便成为登州的附郭。这里的登州博物馆,其实物陈列品主要是蓬莱范围内的。因为过去人们习惯上总是把蓬莱称为登州,该馆也权且定为登州博物馆。

  第一展厅序厅

  据史料记载,三千年前,蓬莱人民的祖先就生活在胶东半岛这片土地上。他们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勤劳的双手,创建着自已的家园。

  这里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这里的一种神奇的自然景观--登州海市。由这种虚幻缥缈的海天奇景,衍生出三神山的传说,致使历代帝王海上求仙活动高潮迭起,从而奠定了蓬莱在中国东方神活中的策源地位。“蓬莱”二字已成为“仙境”的代名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是“神仙”二字,给蓬莱带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在这里,丹崖名楼尽现了山海名邦的多彩风姿,神话传说破译着民族精神的玄妙密码,古港城垣留下了供人怀古凭吊的遗迹,石坊碑碣记录了白云苍狗般的岁月沧桑,男耕女织创造出美丽生动的人间传奇,名士贤达演绎着慷慨悲壮的历史活剧,轶闻掌故昭示着悠久历史的丰富内涵,民俗风情揭示出文化积淀的丰厚多元。

  然而,过去毕竟已成为历史,当我们从岁月的沧桑中走出来时,一定会发现,更让人流连忘返的则是蓬莱的今天。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使古老的蓬莱焕发了勃勃生机。蓬莱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扬了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谱写出令人振奋的新篇章。如今的仙岛古城,日新月异,繁荣兴旺,成为驰名中外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历史早已“大江东去”,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早已“浪淘尽千古风流”,为了探知过去,研究未来,借古鉴今,昭示后人,在蓬莱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建起了这座“登州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面积为1300平方米,共分为六个展厅。请各位随我参观第二展厅。

  第二展厅古城遗韵厅

  蓬莱古城,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为黄县东南之莱子国辖地,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始置蓬莱镇,神龙三年(公元707年)登州治所由牟平迁往蓬莱,升蓬莱镇为蓬莱县。以后几个朝代,虽隶属有所变更,但县治未变,直到1992年改蓬莱县为蓬莱市。在清代的《登州府志》中,对登州府所辖区的范围有详细的记载。原文如下:“登州府东至海四百九十里,南至莱州府即墨县四百里,西至莱州府掖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海一里至北隍城岛二百四十里接奉天界,由海道至奉天旅顺口约六百里至盖州套约千余里,自府治至京师一千八百六十里,至省城九百二十里,东西广六百四十里,南北袤六百四十一里,蓬莱县东至福山县界九十里(至县治一百四十里),西至黄县界四十里(至县治六十里),南至栖霞县界七十里……”

  蓬莱位于山东半岛的最北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我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窗口。请看这边的看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登州港就在沟通南北平原以及与朝鲜、日本的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相传,秦朝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携带五谷种子及百工的远航船队,就是从古登州港出发到日本的。徐福的东渡,开了远洋航行的先河,并为我国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隋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由裴世清率领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统一王朝派出的访日使团,也是从古登州港出发,横渡到日本。到了唐朝,中国的对外往来日益频繁,从公元630年起,日本和朝鲜先后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多达数千人次。他们相继从登州港这个门户进入中国前往唐都长安。日本著名高僧圆仁随“遣唐使”从古登州港入唐,先后在唐朝游学九年,在登州居住了两年。圆仁撰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东方三大旅行记”。这本书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部珍贵文献。在书中对登州的地方行政、经济以及唐时登州的物价情况都有详细的记载。

  旧府治的城池在画河以西。画河是府城的护城河,(府城东门,也称望仙门,传说汉武帝于此望仙山,后来府城东拓改为鼓楼。南门(上水门西),俗称南天门。西门仍为古县城西门。北门在下水门由东向南处。)明洪武年间,指挥谢观、戚斌,永乐年间指挥王宏相继修筑,城区向东拓展,成为后来的蓬莱城。

  登州古城周长十一华里,呈方形,面积八平方里,城墙高三丈五尺,厚两丈,外层砖石,内层泥土,城门四座,东门宜春门(亦称春生门),南门朝天门,西门迎恩门,北门镇海门。城门楼皆为三层檐,俗称“三滴水”。古时只有皇宫才有这样建筑,各府县衙,只能两层檐。传说隋朝皇叔杨林守登州所建。四座城之外建有瓮城,城外有两丈宽的护城河。瓮城城门上各建有庙宇,东门三义堂,南门火德庙,西门观音堂,北门真武庙。明万历年间,为防止敌人来犯,根据城外地形,不等距离增建了二十八座敌台,敌台突出城墙外,既可射击迎面敌人,又可防止两侧敌人爬城。

  登州府内建有七十二座庙祠,七十二座牌坊,显示了古城历史的悠久,文化积淀的厚重。庙宇多是道教和佛家,祠堂多是供奉古代圣贤和乡贤,有土地、城隍、关帝、龙王、财神、药王等庙宇和三贤祠、大忠祠、表功祠、文昌祠等。全城纵横街道耸立着一座座牌坊,都是独具一格的古建筑。有先贤纪念坊、功名坊、节孝坊、名胜古迹坊。有名的戚氏父子总督坊、母子节孝坊、陈氏父子经魁坊、父子进士坊、宣大都督坊等,都是造型雅致、雕刻精美、巍然壮观。

  文物部分:

  (磨棒,磨粮食用的;骨针,新石器(约5000年前),形状未变,质地不同;鱼骨,肋骨;铜鼎,炊具,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安香寺汉白玉佛像,唐代佛像,后毁于战乱。灰陶罐,上刻铭文,庞小吾,汉代道官分粮;陶砚,砚台。)

  照片:(1939年民国28年拍摄),钟楼(东来紫气),鼓楼(西望瑶池),1941年毁于战乱。

  中间两幅照片为清朝太平楼及蓬莱阁照片。

  经幢:寺庙中放的用品,上刻佛像和经文(唐代)。

  祭红釉瓶:用高岭土(专门做瓷器的土,特点:土质较密结)烧制而成。

  恐龙化石:恐龙是生活在距今两亿四千万年至六千五百万年前中生代的爬行动物。那时全球气候温暖湿润,湖泊纵横交错,低等植物繁盛,非常适宜恐龙的生存和繁衍。它们无处不在,成为当时地球上的统治者。因此,也将中生代称为恐龙时代。19世纪中期,我国陆续发现了种类繁多的恐龙化石,山东也是发现恐龙化石较多的地区之一。现在大家看到的恐龙化石是在蓬莱市市医院附近发掘的。

  董其昌手迹:《甲子仲夏登暑中楼观海市》

  太平御览:古代皇宫皇帝和大臣阅读的书。

  第三展厅千年古港厅

  蓬莱水城自古就是天然良港,公元707年登州治所迁到蓬莱,遂称登州港。这不仅是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更是防御外患入侵的战略要地。正所谓“东西往来蓬瀛扶桑新罗丝绸路,南北驰骋八闽两粤津关关务繁”。

  1984年,我们对水城进行清淤时发现了一艘元代古战船残骸。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的历史文物。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瓷坛,它的做工非常精致,是元代著名的瓷窑—河北磁州窑烧制的。

  这个展柜内陈列的文物,有的是在清淤时出土的,有的是当地渔民在近海作业时打捞上来的,主要是以海内出土的文物来旁证登州港的古老和久远。首先请看一展柜。这是出土古船的纵剖面图,从图上可以看到,它是由13道舱隔板分隔成14道水密舱。这样如果其中的一个舱或几个舱进水,仍然能够保持船的战斗性能和稳定性。这些都是随船一起出土的构件。这是滑轮,因为船是靠帆航行的,滑轮可用来升降船帆。这是木栓起到固定物体的作用。

  游碇:主要作用是,如果船在海中突遇风浪,可放于船的两侧,保持平衡。

  瓷坛:都是船上的生活器皿。

  陶 :新石器时代人们用来做饭的炊具。

  束口瓶:它的口径特别小,储藏的物品不易进入灰尘。

  我国早在春秋、秦汉、魏晋时期就与朝鲜、日本频频交往,主要是由登州出发到辽东半岛,再沿岸进发,到达朝鲜、日本。这是登州海内外交通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登州港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东与朝鲜半岛一衣带水,北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西邻莱州湾、天津港、南倚大陆。

  早在隋唐时期,就开通了两条登州通往日本的正式航线。一条是自登州出发,经旅顺口、鸭绿江口,沿朝鲜半岛西岸南下,经对马岛到日本;另一条是自登州出发,经八角、芝罘到朝鲜半岛,再沿岸南下,经对马岛到达日本。朝鲜、日本的许多使团、商人是从登州港往返渡海的。

  唐朝正值日本大化革新前后,自公元630年,第一批遣唐使入登州登陆起,数以千计日本各界人士相继由登州登陆进入中国。唐朝由登州登陆的朝鲜遣唐使达三十多次,日本遣唐使七次。当时往返登州的朝鲜商人最多。到了北宋年间,又开通了明州、扬州通往朝鲜、日本的航线。同时,开通了登州通往扬州、明州的国内航线。元代的漕运也是在这条航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边的展柜内陈列的文物,大部分是随古船一起出土的。这是用鹿角制成的挂衣架,海船上使用的。

  红陶瓶:朝鲜文物,说明登州港在很早之前就与朝鲜有着频繁交往。

  背水壶:装淡水用的。

  日本、朝鲜的瓷碗和酒壶:说明登州港在很早以前就与日本和朝鲜有着友好的往来。

  泉州湾1974年出土的宋代船的模型:由于它的设计考虑到了稳、快、耐波等性能,所以形成了特有的特点。它跟蓬莱水城1984年出土的元代古船极为相似,都是首尖尾阔,靠帆航行。

  紫檀木舵杆:在1984年清淤工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几根紫檀木舵杆,这根舵杆长8.2米,重3500斤,前端刻有铭文,共四十六字,为了让您看得更清楚,我们取了铭文的拓片。请看看板:“黄字三百十五号,一根长二丈八尺、厚一尺二寸,舵头破心、闪脚破开一尺五寸,巴(疤)节三个,永乐十年六月日进四百料。” 从铭文可以看出这根舵杆是在明代永乐十年进行初步加工,当时从南方到北方每个月这种舵杆都要运送400根,而且都进行了编号,这一根就是第315号。铭文把舵杆的特征记录得十分详细,这样在运送过程中如果出现遗失,查找起来就十分方便。也防止一些贪官污吏从中偷梁换柱。说明了早在明代造船业的管理制度就十分的严格。(注:目前我国最长的紫檀木舵杆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长11米)

  第四展厅海防重镇厅

  登州港自古就是“外捍朝辽”、“内障中原”的军事要塞。登州港作为军事港口,是从汉武帝派楼船将军杨仆征伐高丽时开始的。三国时期魏帝曹睿派司马懿征伐辽隧(今辽宁兴城)由此出发。隋唐时期先后进征高丽达十六次,运兵运粮多由登州港出发。到北宋,为防御北方契丹的入侵,宋王朝接受登州郡守郭志高建议,以丹崖山东部丘陵地为依托,沿小海向东筑堤建起刀鱼寨,置刀鱼巡检,派兵驻守。元代在此设立元帅府,明代倭寇在中国沿海屡屡骚扰,洪武年间在刀鱼寨的基础上,环筑土城,称备倭城,并在城墙上增筑三处敌台。清代登州设水师营,战船三十多艘,巡防东至荣成成山头,西至武定营大沽河的1700里辽阔的海域,全省27 营统归其节制。为适应海防需要,明清时期还在登州府城和水城内设置了许多军事指挥机构,文武衙署星罗棋布,俗有七十二衙门之说。图中所示的有总镇署、游击署。另外,还有左营守备署,右营守备署,城汛千总署,水师前营游击署,水师后营游击署,水营守备署等。

  水城仅有两座城门,南为振扬门,供车马人之行,北门为水门,供船舰出入,俗称关门口,城内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内有小海,面积7万平方米,可停泊船舰,操练水兵,水城主要防御设施有城墙、护城河、敌台、炮台、水门、平浪台等。

  照片:明代海防建制采用卫所制度,设卫、所、寨三级指挥。在蓬莱沿海设有百户所、栾家口寨、刘家旺寨、解宋营寨、芦洋寨,各寨都建有砖石城墙,共设有25 座烟墩,各烟墩都派有士兵把守。烟墩是由天然青石垒成,高7-8米,当发现敌情时,便在这里放起狼烟以通知各处。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就是在这里操练水军、抗击倭寇的,后升任为都指挥佥事,指挥三营二十五卫所备倭山东。

  文物部分:

  石炮弹和铁炮弹:打击敌人的原始作战武器。

  弩机:安装有臂的弓。

  普通生活器皿:

  铜舀:青铜铸造,舀水用的生活器皿。

  鎏银烛台:造型别致,通体雕有龙纹,小巧精致。

  古钱币:士兵们的军饷。

  罗盘:用于确定方向用的。

  铜像:士兵出战之前,求神保佑打胜仗,保平安的。

  铜戈:用青铜铸造的有横刃的兵器,既可刺,又可割。

  铜炮:这两门铜炮是国家一级文物,在1984年清淤时发现的,整门炮是由炮口、炮身、药室、底座四部分组成,因炮口呈碗口状,所以又称碗口炮,另外炮身上刻有铭文。西边一门是莱州卫莱字七号大炮筒,重120斤,洪武八年二月日宝源局造。另一门是莱州卫莱字二十九号大炮筒,重121斤,洪武八年二月日宝源局造。从铭文中可以看出这两门炮铸造于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由铸钱币兼铸火器的机构宝源局铸造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门铜炮是我国历史上被称为大炮筒的第一例实物发现。

  抛石机:我国古代战争中,没有发明火药以前,人们是使用抛石机抛掷石炮弹打击敌人的。抛石机是利用杠杆的原理,用大木头建一个木架,上面架一个梢杆,梢杆一端连着绳索,而另一端连着皮窝(对模型进行解释)用于装石炮弹的,攻击敌人时,许多人猛地一拉绳索,石炮弹就抛射出去。我国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发明了抛石机这种武器,十二世纪出现了发射火药的管形火器后,抛石机就不再使用了。

  第五展厅文物精华厅

  这里展示的是蓬莱市文物精华部分。

  这两个展柜主要展示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以生活器皿为主。

  1)窃曲纹铜鼎:春秋时期,村里集辛旺集出土,二级。2)铜奁: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为有身份的妇女装首饰用的首饰盒,二级。奁的本义为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3)凤纹贯耳壶:西周,二级。

  1)铜盨:春秋时期,盨的本义是古代盛食物的铜制器皿,有盖和两个耳子。2)雷纹铜簋:春秋,村里集站马张家出土,三级。簋的本义为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3)铜车軎西周:村里集柳格庄出土。大家可能对它比较陌生,这是古代用来加固马车车轮的车零件,防止车轮脱落。4)铜:西周,村里集辛旺集出土。 :古代温酒的铜制器具,形状象壶,有三条腿。

  汉代石磨:(前206-公元220)出土于淳于。这是一副完整的汉代石磨。这副汉磨与近现代石磨相比,有不同之处,第一做工细腻,第二结构新颖合理,如上端的圆周状鼻形进粮孔,人为制造了台状盛粮槽,以防止石磨转动时粮食外溢。台面有三处拴绳孔,这种工艺将绳子拴住,即可用木棍推磨,不同于近现代在两侧凿孔,钉木桩拴绳推磨的笨重方法。

  东边这个展柜,以征集的社会流散文物为主,其中比较珍贵的有两件,即青釉避邪器皿与时大彬紫砂壶。1)青花盖罐:清代(1616年-1911年), 1951年蓬莱县委上交,三级。2)青釉避邪器皿: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潮水三寨村出土,二级。此辟邪器皿之所以定为二级,是因为这种器物在我国已遗存无几。它一是贵族家庭富有的象征,二是传说它起镇宅辟邪的作用。3)时大彬紫砂壶:明代(1368-1644年),三级。时大彬是明代享有盛名的制壶专家,他制壶的特点是:壶口圆而密结,壶口与流的比例合理,通体圆滑稳重,采用陶质坚硬细腻。4)绿釉牡丹花瓶:清乾隆(1736年-1796年),三级。5)黑玉石如意:清(1616年-1911年),用黑玉石雕凿而成,做工细腻,造型优美,充分体现出清代高超的雕刻技艺。

  这个展柜以青铜装饰器皿为主,特别是1)错铜云纹觚,清,三级。它造型清秀挺拔,做工精巧细腻,纹饰明快、素雅,是一种插欣赏物的器皿。2)蹲狮钮方炉盖,清代。3)三龙柱瓶,清代。

  南面这个展柜是蓬莱市瓷器收藏档次较高的一个展柜。1)影清钵,宋(960年-1279年)生活器皿,官窑,县医院出土,二级。2)元代瓷罐(1206年 -1368年)。这件元代瓷罐,体现了元代典型的制瓷特点:一是通体为浅淡黄色釉,纹饰以黑色构图为主;一是它的造型低矮稳重,圆唇鼓腹,水平底,给人以凝重之感。3)青釉凸花莲花式口瓶,清代,三级。4)豆青印花盘,明代(1368年-1644年),二级。它造型美观大方,饰釉晶莹剔透,盘中心刻有莲花瓣纹,遍体以缠枝纹为主。目前在我国视为瓷器珍品。

  这个展柜以展示蓬莱出土的铜乐器为主。1)龙纹铜,春秋,三级。器形比较完整,沿部以勾连纹为主,是春秋时期的一种生活用品。的本义是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象瓢。2)龙纹甬钟,西周(前11世纪 -前771年),三级。它除了反映西周时期乐器制造水平以外,上面还阴刻有数十个钟鼎文,现在正邀请我国青铜研究专家对这些文字进行辨析。3)蟠虺纹纽钟,春秋,村里集站马张家出土,二级。蟠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4)铜钟,钟上的小兽叫蒲牢,龙的一个儿子,好鸣。

  中间这尊汉白玉观音石雕,是民国时期天津石雕厂雕刻,征集于蓬莱市花市弄张家后裔。这尊石雕造型优美,布局合理,工艺细腻,栩栩如生。

  蓬莱市在烟台乃至山东省属文物大市,各类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社会流散文物及水下出土文物众多。其中,各种古建筑27处,古遗址11处,古墓葬66 处。近几年来,共征集了各类文物1800余件,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展柜是蓬莱市瓷器部分最佳品的展示。1)刻牡丹执壶:宋代,耀州窑烧制,登州王沟出土,一级。这把宋代刻牡丹纹执壶,胎薄质细,釉色淡青泛白,滋润,有细开片,腹部刻大朵团花牡丹,并划细叶脉纹。牡丹枝叶舒展,姿容娇娆,刻法简洁潇洒,层次清晰,立体感很强。2)绿釉凹雕蟠螭纹蒜头瓶:清道光(1821年-1851年),三级。蟠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古代建筑中或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3)唐代黄釉褐彩贴花执壶:唐代(618年-907年)长沙窑烧制,登州东关出土,一级。它通体施青釉,色泽略淡黄,又在贴花图案上加施褐釉彩斑,并利用积釉的厚薄,呈现人物形象,别有一番情趣。

  这两件一级文物的出土,反映了唐宋年间,古登州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水平兴旺发达程度。

  这三件器物是清代有身份人家中的装饰品。1)兰釉山水古瓶:清,三级。2)青花尊:清乾隆(1736年-1796年),三级。这两件青花尊,圆唇直口,大斜肩,底内收,圆足,两侧有兽形耳,白釉,兰花土红花相间,以缠枝牡丹花卉图案为主。

  现在我们看一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千佛缸:千佛缸因其形状如传统“缸”状,且上镶嵌千尊佛像而得名。它通体高99厘米,重约20公斤,缸上口径51厘米,中部最大径为71.5厘米。千佛缸质地以青铜原料为主,兑铅、锌、铝合金铸造而成,其上下共20行,每行50个坐佛像,行行交错,平行排列。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及省文物部门专家对其考察后颇感震惊,他们一致认为该千佛缸是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稀世珍品。它征集于蓬莱市北沟镇北林院寺庙中。

  1)窑变胆瓶:清,三级,造型新颖,饰釉奇特,蓝中透红,红中透蓝,通身布有雪花状斑点。2)兽耳簋:春秋,三级。3)陶 :新石器,三级,刘家沟遗址出土。是一种生活器皿,特点是口部带流,袋状,三足,桥形耳,5000多年历史。

  明代张氏墓志铭:主要介绍了张氏的身世情况,生卒情况,展示它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当时的葬俗及陪葬品中严谨的撰文及书法艺术。

  宋朝解公墓志铭:主要反映的是宋代墓葬习俗及碑文篆刻水平。

  这块碑刻是清初诗人施闰章为靖献公(陈迪)祠题写的碑文,碑文文笔清秀,整体介绍同里为人、处事及身世的短文。

  这件“汉鹿”为汉代墓道墓门构件,上写:汉廿十八将佐命功苗东藩琴亭国李夫人灵第之门。这幅汉画像石为卧鹿浮雕,卧鹿生动逼真,神态、造型合理,尤其是汉隶,字体苍劲、端庄,雕工浑厚,反映了当时典型的汉隶书法特点。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土于沈余村,一级。

  第六展厅 名人故里厅

  蓬莱古城,人杰地灵,文才武将代不乏人。特别是明清以来,民族英雄戚继光、礼部尚书陈鼎、沙澄、刑部尚书陈其学、著名将领宋庆、孚威上将军吴佩孚等,都是闻名于世的蓬莱乡贤,在登州树碑立传,名载史册。

  戚继光:戚继光出生于1528年11月12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其六世祖戚详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戚详死后,明政府授予其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至戚继光在蓬莱居住了六世160余载。戚继光是明朝伟大的军事家,杰出的民族英雄。一生供职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史称“三朝虎臣”,征战42年。他的声望,誉满华夏,威震域外,是当朝一代名将,举朝武将无出其右者。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25岁任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卓有成效,27岁奉调江浙闽抗倭,先后任参将、总兵,在江浙闽抗倭达十三年。在这期间他组创了三千余人的戚家军,根据江南地形创造了新的战术--鸳鸯阵,历经大小80余战,拯救浙闽人民于水深火热中,39岁奉召北调镇守蓟州,官升总兵、左都督、太子太保等要职,镇守蓟州期间,他率领士兵督修长城2000多华里,真正在京城的大门外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不但保持了当时边境的安宁,而且影响深远,以后数十年未发生重大问题。戚继光在56岁时被调往广东,第二年抱病请退,回归故里蓬莱。万历十五年腊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逝,终年60岁。

  四十年后朝廷忽又思念旧臣,为褒扬戚继光的功绩下旨建祠,赐祠名表功祠。现在您看到这幅照片,就是“表功祠”的照片。另外这边还有一幅照片,是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为了褒扬戚继光的功绩而下旨建的戚家牌坊的照片。戚家牌坊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目前,这种大型石雕牌坊在我国实属罕见。戚继光首先是功勋卓著的一代名将,同时又是文武双全的著名儒将,一生留有许多著作,比较著名的两部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突出了“新”和“实”,对古代兵法“诗其意,不泥其迹”的创新求实思想。在《四库全书》辑录的中国古代二十部兵书中,唯他占有两部,占古代兵书总数的十分之一。

  陈其学:陈其学,出生于1508年,病故于1593年,蓬莱城里人,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号“恭靖”。

  陈其学才识疏通,扼守边塞20年,屡建奇功,一举击败北虏号称50万大军的进犯。任刑部尚书时,断案明晰,官声很好,皇帝九次赐金币以示褒奖。晚年回归蓬莱,居乡20年。朝廷为陈其学和其父陈鼎在登州府城内建有“父子进士坊”、“父子经魁坊”。这块石碑便是父子进士坊中间的额书。这块石碑上刻有陈家家庙大忠祠的原貌。陈氏大忠祠是明朝嘉靖年间朝廷颁旨为陈氏所建,并御笔亲书祠堂门联“南邦宗伯尚书府,东海世臣司马家”,门额“世忠笃贞”。

  石婆婆:石婆婆名芮娘,明洪武年间陈其学的先祖礼部尚书陈迪家的丫环(也是乳娘),她善良聪慧,识大体,明大义,精通诗词歌赋,陈迪视她为亲生女儿。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夺取皇位,陈迪全家遇难,唯一个仅五个月的第七子陈珠,被芮娘匿藏而得救。芮娘与陈珠母子相称,到处躲藏,后被朱棣皇帝怜而赦之,戍遣登州。芮娘勤于持家,严于教子,乐善好施,名重乡里。成化年间芮娘去世,登州受其恩惠的百姓,在其住处(今石岛村石婆婆弄)树黑色石雕像,以示崇敬之意。蓬莱陈氏把芮娘尊为恩祖,周围百姓将其奉为送吉祥降福瑞的慈神。鸦片战争后,美国传教士路思义来到登州,在石婆婆弄附近的教会大学登州文会馆任教师。他亲眼见到当地百姓向石婆婆焚香祈福的情景,所以他把此事专门讲述给后人听,其后人于1997年特委派专人到蓬莱石岛村进行了实地考查。这尊石婆婆雕象是复制的,原件藏于八仙渡。

  宋庆墓志铭:皇请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晋封三等男爵谥忠勤赏穿黄马褂赏戴双眼花翎太子少保尚书衔四川提督格洪额巴图鲁宋公之墓志铭

  宋庆:宋庆(1820-1902)字祝三,蓬莱泊子宋家村人。清末将领,当地人称他宋老帅。城里曾建有宋庆祠堂。30岁从军,同治年间参与镇压捻军、回民起义。先后任过南阳镇总兵,湖南、四川提督,敕赐黄马褂,赏戴双眼花翎。光绪年间邦办过洋务,镇压过义和团,加封太子少保,尚书衔,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病逝军中,终年83岁,谥号“忠勤公”,葬于蓬莱城南龙山之阳的杏山村北。你现在看到的这两块石碑分别是宋庆的墓志铭文和宋庆墓志铭盖。地方官按律呈请在本籍立祠,立“忠心捧月”和“壮志凌云”坊表。慈禧太后亲书“耆年伟略”匾额赐之。我们现在所见的这块匾,就是慈禧太后赐书的。光绪皇帝也亲书了“倚之干城”匾额赐之,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作为朝廷命官,宋庆有其镇压农****动的一面,也有抗击日军,保卫国家的一面。甲午战争爆发后,宋庆被清廷派往辽东抗击日军。他当时已75岁高龄,在诸将领中最大,被称为“白发将军”,却身临前敌,驰驱指挥,在辽东、辽南的历次战役,他所率领的部队几乎全部参加,屡创强虏,为日军所畏惧,在清代对外作战史上留下了值得称道的一页。

  宋庆生前在家乡捐资修学宫,捐义仓,施粥厂,修桥筑路,疏浚河流,续修史志,做了许多公益事业。

  吴佩孚:吴佩孚出生于1874年,逝于1939年,字子玉。蓬莱城里人,北洋军阀直系著名将领,清末秀才。1906年为曹锟部管带、旅长、师长,1916 年与蔡锷护国军作过战,1917年讨伐过张勋复辟,1922年直奉战争后,做过两湖巡阅使,直鲁豫巡阅副使,被授为孚威上将军。1923年镇压南京铁路工人大罢工,造成“二·七惨案”。

  1935年日军策动汉奸发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企图把吴佩孚抬出来当愧儡,吴断然拒绝。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利诱要他出任华北维持会长,他以日本从中国撤兵为条件相拒绝。在给汪精卫复信中他表示誓与国家生存同其命运。在此期间,吴佩孚所赋“满江红”词中有“何日奉命提劲旅,一战恢复旧山河” 之句。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高烧不退。12月4日日本牙医施行手术时做了手脚,当晚暴卒,时年65岁。******政府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吴佩孚的民族气节是值得称道的。

  展柜展示的是吴佩孚生前写的治家格言。

  沙澄:沙澄(1620-1696),字渊如、会清,祖籍莱阳,高祖沙通移居蓬莱。清顺治三年进士,任过翰林院检讨、宏文院侍读、国子监祭酒、讲读学士。顺治十三年(1656年)升詹事府詹事。顺治十六年(1659年)升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康熙年间任礼部尚书三十余年。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去逝,终年76岁。沙澄秉性清谨,熟识掌故,著有《四书讲义》。

  古城中的几个祠

  三贤祠:纪念宋代在登州任知州的苏轼、马默、李师中。因他们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廉吏,所以建祠纪念。后此祠移到城隍庙内,乾隆三年知府陈法改建府衙东,即现图上的祠。

  文昌祠:文昌为天上星宿名,文昌星变称文曲星,是主持文运科名的星宿,是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旧时为读书人所崇祀,多建祠祭祀。蓬莱古城内有两处文昌祠,一在南城门东侧,一在画河桥东侧路北(此祠由陈其学先祖陈安捐资所建)。

  乡贤祠:在旧县学内,祭祀本县乡贤,内有明代宣城伯卫青,明代监察御史赵秉伦,明代应天府尹陈鼎,明代刑部尚书陈其学,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明代御史许锐,明代御史王言,明代御史吴昶,明代开封府推官张瑶,清代礼部尚书沙澄,清代太子少保宋庆。

  开元寺:开元寺在城西南处,南天门街,亦称西大寺,为蓬莱著名古刹,唐开元二十八年建。明天启年间、清顺治十七年重修,规模宏大,为全城各寺之冠。内有名井玉寒泉,味甘冽,寺庙座西朝东,三进庙堂。

  蓬莱城陈家七处牌坊

  1、父子经魁坊(陈鼎,陈其学)

  2、父子进士坊(陈鼎,陈其学)

  3、绳武坊(陈其学),

  4、恩荣坊(陈鼎)

  5、忠烈流芳坊(陈家世代)

  6、宣大都督坊(陈其学)

  7、京兆坊(陈鼎)

  陈氏大忠祠联

  “南邦宗伯尚书府,东海世臣司马家”。“南邦”:陈其学的先祖是南方安徽宣城人;“宗伯尚书府”:陈迪任礼部尚书,府名宗伯府,礼部尚书称宗伯;“东海世臣”:陈家自陈迪的儿子陈珠与芮娘开始客居蓬莱,世代为臣;“司马家”:古时称工部尚书为大司空,工部侍郎为少司空,刑部尚书为大司寇,刑部侍郎为少司寇,兵部尚书为大司马,兵部侍郎为少司马。陈其学曾做过兵部左右侍郎,历边塞二十多年,昭回京营务政,即兵部。其父陈鼎曾任兵部左侍郎,故称司马家。上联宗伯府为文,下联司马家为武,陈家世代也确是文武双全。

  蓬莱古城的几个军事机构

  总镇署:总兵官署。明代设总兵,原是临时差遣的名称,后成为常驻武官,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是总督节制,清乾隆年间设总兵镇守登州,故建总镇署。

  游击署:游击官署。明代边区守军设游击将军,掌理驻地的防守及应援。

  守备署:守备官署。明代总兵下设守备,节制本区各卫所,驻守城池,职位低于游击。

  都司署:都司官署。都司是分领营兵的武官,职位次于游击。

  城汛千总署:千总官署。清代兵制守备下设千总、把总,其统领的兵称汛,其驻防地称汛地。

  毛泽东同志生前有句名言“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它科学地反映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规律。登州博物馆的建立,无疑是借古鉴今的一大贡献。蓬莱儿女,正在用心血和汗水书写今天的历史,他们一定会用事实证明自己,既无愧于先人,也无愧于来者。

搜索关键字: 蓬莱旅游| 长岛一日游| 蓬莱一日游| 蓬莱旅行社| 长岛旅游| 烟台旅游| 烟台一日游| 威海旅游| 青岛旅游
山东趣玩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E-mail:plwaly@163.com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西南河路178号渤海大厦10楼 鲁ICP备13005307号
旅游热线:137053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