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旅行成为文明见证
无论是东道主,还是观光者,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让每一条线路、每一个景点都成为传播文明、传递关爱的文明纽带
□林美玉
作为一名旅游从业者,我深切地体会到,每个人都是文明的载体,当我们携带着一颗文明之心上路时,旅程便成了文明的见证。
何谓文明?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也是一种爱心,体现了对他者的关注和关爱。
文明体现在习惯里。笔者带团10多年来,走过了30多个国家。在我看来,尽管很多内地游客都有着较高的素养,但也不乏不拘小节者,像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等,屡见不鲜。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些是陋习,但很多人不以为然,更有甚者把这些不良习惯带到国外,毫不顾及他人感受,这就影响了自身乃至国家的形象。比如,有游客在机场候机时把脚伸到前面的座位靠背上,不顾客人起身离去时不悦的眼光;有的游客在国外吃自助餐,把铺张浪费的陋习带出了国门,服务员撤餐盘时露出鄙夷目光。
文明体现在细节中。一次在瑞典驶向爱沙尼亚的邮轮上,很多游客开关舱门时,都是左顾右盼后再静静地走过,绝不让门发出过响的声音。但也有些游客,开门时把门撞到墙上发出巨大的响声,随手关门时又再次出现巨响。这些事情看似小节,但在当地人眼里,却是与我们文明古国不相称的形象。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境外洗手间内写着大大的汉字“冲水”,这并不说明汉字已成为世界语言,恰恰说明我们的一些同胞还不够注意生活的细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集中到一起,就成了影响文明和形象的大事。
文明是一种自律。去年,一国内初中学生夏令营赴日本游学。中午吃饭,餐厅正遇小学部一个班在餐厅值班。孩子们分工明细,井井有条,有的按数量码齐餐桌、餐具,有的协助营员排队自助取饭菜,还热情帮着中国的大哥哥姐姐们递传着所需要的东西。饭后,这些穿着不合体工作服的学生,一组引导我们的营员到出口,一组收拾、清洗餐具,一组清扫地面,一组清洗桌椅并码齐。他们高高兴兴,训练有素,着实为我们上了一课。
几年前,我曾接待一个近80位学生的德国夏令营,他们不管什么时候上旅游大巴,从不抢座位,都从大巴车的最后一排向前就座,让后上车的人坐到前面,这是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这种自律或者习惯,已经内化为道德操守,成为他们日常的自觉行为。
聚沙成丘,集腋成裘。文明也是这样,点点滴滴的小事凝聚起来,就是一个民族的风格,一个国家的形象,对种种旅行中“不拘小节”,我们再也不能漠视了。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国之大,不仅在于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更在于文化泱泱,文明灿烂。无论是作为东道主,还是作为观光者,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让每一条线路、每一个景点都成为传播文明、传递关爱的文明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