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暇,于蓬莱阁后海游玩,观阁后城墙依仗山势,蜿蜒曲折,气势不凡。遂问左右始建何年,而虽年长者亦不得而知矣。余叹曰:城墙守卫蓬莱阁久矣,墨客骚人皆叹楼阁之奇伟壮丽,而独不见山墙之功哉。于是尝试从文献、碑刻资料中,搜罗蓬莱阁后城墙修建之记载,重现阁后山墙的建造和成形过程,完善人们对阁后城墙的认识。
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时登州郡守朱处约在丹崖山龙王庙旧址上建起蓬莱阁,“将为州人游览之所”,(详见朱处约撰《蓬莱阁记》)朱处约《蓬莱阁记》中记述蓬莱阁的修建,并未有相关修建阁后山墙的记载。另外,各版本登州府志中亦无宋元时期蓬莱阁后建有城墙的记载。这当与宋元时期登州海患较少,海防观念不足有关。
蓬莱阁后城墙始修年代当在明洪武九年。据光绪七年版的《增修登州府志》记载,为防海上倭寇计,明洪武九年建备倭城,绕以土墙,城墙初建的规模为周三里许,西北跨丹崖山,东南濒画河。同治六年的《重修蓬莱阁记》碑文中亦有“明洪武九年,始因阁下丹崖山为城,城周匝不过三里,而与郡城相犄角”的记载。由此可知,蓬莱阁后城墙属蓬莱水城城墙的一部分,最早在明洪武九年蓬莱水城修建时,阁后丹崖山上就开始营修城墙。另外,府志记载万历二十四年、崇祯十一年、乾隆五十八年、道光二十年当地都曾对水城城墙进行修缮,其中虽并无直接表明对于阁后山城的修缮,但应当包括其中。
蓬莱阁后城墙的完全成形年代当在清同治六年。登州府志中并无同治朝修缮蓬莱阁后城墙的记载,但一方同治六年的《重修蓬莱阁记》石碑却详细记录了这次事件。《重修蓬莱阁记》载:“上年(同治四年)七月风雨暴作,阁前山城忽堕十余丈,阁亦岌岌欲坠焉。”“余恐城坏而阁亦坏,一方之名胜既湮,一方之藩篱且因以不固也”,为保一方名胜与海疆太平,时任登州知府的豫山昌修山城及蓬莱阁。从现今蓬莱阁山墙的形制来看,山墙西边砌石较深,当与碑文记载丹崖山崩塌十余丈有关。因此,蓬莱阁城墙初具如今模样的年代当在同治六年。另,光绪元年,蓬莱知县郑锡鸿曾主持修缮水城城墙,或曾修缮过阁后山城,后世修修补补不足道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