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水城古称登州港,位于山东半岛的最北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自古以来就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也是防御外患入侵的战略要地,早在隋唐时期,古登州港就与明州、泉州、扬州并称为四大通商口岸,是东渡日本的主要出海口。许多日本、朝鲜的遣唐使多是由此登陆,前往唐都长安。当时的登州港,呈现出、“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的繁荣景象。
北宋时期,为了防御北方契丹族的入侵,宋朝廷在此建起了“刀鱼寨”。明朝洪武九年(1376),为了抵御倭寇的侵扰,在宋朝刀鱼寨的基础上建起了码头、土城墙、炮台等建筑,正式得名为“蓬莱水城”。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曾在此操练水军,抗击倭寇。(到了明代后期,登州府的管辖范非常大,包括了九个县,一个州,大致相当于现在威海和烟台两市的范围,在当时流传着“金复海盖,辽阳在外”的说法,即现在辽宁省的金州,复州,海城和盖州都属于当时登州的管辖范围。)
清朝咸丰八年(1858)签定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曾把登州港做为对外通商口岸,但由于登州港水位较浅,泥沙淤积比较严重,不能停泊大型机动船只,因而改辟芝罘(烟台),自此,胶东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水城面积为25万平方米。布局基本保持的是明代风格。水城有南北两门,南门振扬门,与陆路相连。北门水门,是出入水城的海上咽喉,城中的小海面积为7万平方米,是停泊船只的港湾。1984年小海清淤,挖掘出一艘元代木制舰船和一部分文物,现陈列在古船馆里。
整个水城的建筑布局巧妙,结构合理,充分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整体建筑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海港建筑,包括以小海为中心的水门、防波堤、平浪台等;二是军事建筑,包括炮台、护城河等。其中设计最为巧妙的当属平波台。各位可以看到。迎着水门南岸突起的部分便是平浪台,它迎水门而立,巍峨挺拔。南北长100米,东西宽60米,当海浪由水门涌入,经平浪台迎面阻挡,便减缓势头,折向西去,所以即使是港外浊浪滔天,港内小海仍平静安宁。同时,平浪台还能遮挡来自水门以外的海上的视线,敌人难以窥视港内的秘密,如果在战争中遇到紧急情况,平浪台又是支援水门和东西两炮台的后备基地,真可谓一举数得。
蓬莱水城,作为中国建筑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港,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来,经众多专家的多方论证,充分肯定了水城的历史价值和军事价值,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于1999年恢复了蓬莱水城的东城墙,并计划在2006年之前,完成水城整体恢复工程,再现明代古军港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