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村“两委”班子的新气象,给了村民加快发展的信心和热情
“能人村官”领头
“没有董永国回村干书记,就没有董家村今天这个样。”这是记者在董家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2013年12月,已经花甲之年的董永国在刘家沟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的邀请下,将资产千万元的企业交由专人管理,毅然回村任党支部书记,用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感染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财富积累反哺村庄发展。
“为村庄贡献一份力量,让我感到自己还能发光发热,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村庄能更加美丽。”董永国说。任职党支部书记以来,董永国明确了村委会承担的“资金、项目、质量、调度”四项监管职能,公开承诺了道路硬化、路灯安装、村委会改建等十件实事。他带领全村群众扎实苦干,用自身行动践行自己的承诺。
“董永国的回村任职和董家村‘两委’班子的崭新气象,给了村民加快发展的希望,也正是这种信任和希望,有效激发了村民长久以来憋在内心深处的一股劲,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刘家沟镇政府工作人员说。
群众主动参与
“村里的建设和变化,村民都能讲出来,因为他们都直接参与了。”谈起“美丽乡村”建设,董永国坦言,村民参与热情非常高。
“有些村庄在建设中,由于凝聚力不强,容易出现‘干部做、群众看’的现象。”董永国说。但在创建“美丽乡村”伊始,董家村村民就自发组织成立了10人的施工队伍,无偿施工,先后动员群众出义务工176人次,一直奋战到农历腊月二十七,春节后正月初八又继续施工。截至目前,所有的村庄建设工程没有花费一分工钱。
由于集体缺乏收入来源,为了解决村庄建设的资金难题,董家村在村里募集资金。1月7日,召开了董家村美丽乡村创建座谈会,当场募集资金126万元。
整个捐献过程,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外嫁姑娘王晓华,当天与丈夫驾车从莱州市赶赴现场,捐款1000元;低保残疾人张兴旭,由于失去劳动能力无法干重活,主动要求承担村内的日常巡逻任务,并捐款100元;原在河北保定治病的齐化州,在得知村里要召开捐献大会,提前半个月出院回家,当天将妨碍村路硬化、价值1万多元的宅基地捐献出来。
特色模式引路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董家村短时间内发生的巨大变化,除了内因,还有外因的关键性作用,这就是镇里的政策指导和创建思路。
“很多时候,群众不是不想发展,村‘两委’也不是不想干事,关键是看镇级党委、政府如何带头引路,如何把上级政策落实和村庄实际、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起来。”我市相关负责人认为,刘家沟镇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指导精度对“美丽乡村”的建设起到了强劲推动作用。
“村庄规划先行,培树品牌特色;注重多元投入,发挥能人效应;产业发展支撑,实现富民强村”,这是刘家沟镇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总结的“刘家沟模式”,这个模式在董家村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在总结经验、创新思路之外,刘家沟镇还注重借鉴学习。2013年,刘家沟镇先后13次组织辖区村的“两委”成员到省内先进地区和市内兄弟村进行考察学习。今年2月18日,又组织连片打造的12个村的“两委”成员和包村干部到莱州、招远进行实地参观,通过对比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激发干劲。
目前,刘家沟镇的整体创建规划和重点村建设规划正在制定完善,12个重点创建村共启动项目62个,全部明确了镇级责任人,确保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