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概况 这是一方美丽富饶、和谐文明的土地;这是一座科学发展、宜居宜业的城市。 这就是驰名中外的“人间仙境、休闲天堂、美酒之乡”——中国蓬莱。 蓬莱地处胶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全市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45万人口,辖12个镇(街)辖登州、北沟、大季家、大辛店、村里集、大柳行、刘家沟、潮水、解宋营、南王、徐家集、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和省级文明市、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省双拥模范城、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山东最具竞争力旅游强市、2009山东最佳投资城市等荣誉称号。
蓬莱是沿海开放城市。近年来,以建设“美丽富饶和谐文明新蓬莱”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引导各级牢固树立“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民生第一追求”理念,着力发展以造船重工、滨海能源为代表的临港工业,以历史文化游、滨海观光游、葡萄酒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为代表的旅游业,以种植、加工为一体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以重卡、改装车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产业链条为纽带,富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县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7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13.6%、15.1%和28%。注册外资2.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8742万美元,分别增长3.8%和1.6%。
蓬莱是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秦皇汉武留下寻仙足迹。公元前133年,汉武帝东巡在此筑城命名为蓬莱,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蓬莱灿烂而深厚的文化:八仙过海、海市蜃楼的美好传说,代表了劳动人民对自由民主、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戚继光训练水军英勇抗倭的辉煌历史,体现着爱国爱民和抵御外侮的中华正气;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登州古港的繁荣鼎盛,映射出蓬莱人民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胸怀与气度。千年古城人杰地灵,造就了一批闻名于世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宋代苏轼,曾任登州太守,留下了“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的美誉;明代杰出军事家、民族英雄戚继光,生在蓬莱,一生转战南北,平定倭患;还有清代的宋庆,当代爱国将领于学忠,科学家葛庭燧、刘光鼎、杨起,教育家周荣鑫与杨振声,著名作家杨朔,墨学大师栾调甫等均为蓬莱人。
蓬莱是滨海旅游城市。蓬莱依山傍海,环境优美。境内年平均气温1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景点众多,有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有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蓬莱水城,有戚氏牌坊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故居、亚洲最大的海洋极地世界及三仙山、八仙过海口等景区;有山海自然风光和百里黄金海岸,有绵延百里的生态谷,有半岛地区面积最大天然氧吧──艾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海市蜃楼”奇观和“八仙过海”美传,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蓬莱阁景区是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之一。2009年,全市年接待游客3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分别增长11.4%和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34元,分别增长10.7%和9.2%。
蓬莱是重要港口城市。自秦至唐,蓬莱就成为东渡韩国、日本的三大出海口之一。古登州港与泉州、扬州、明州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古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桥头堡。现有蓬莱新港、栾家口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在建和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3个,年吞吐能力1200多万吨,已开通连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及通往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货运航线。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港兴市战略,依托港口资源和广阔腹地,大力发展临港经济,重点发展以京鲁船业、渤海造船、巨涛海洋重工为骨干的造船重工业,以国电发电厂为骨干的滨海能源产业,临港工业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蓬莱是中国葡萄酒名城。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着力打造“蓬莱产区”品牌,成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和中国三大酿酒葡萄产区之一,汇集了中粮长城、烟台张裕、天津王朝、新天国际、华东百利以及法国拉菲特、瑞枫奥塞斯、菲律宾康达、英国登龙红等一批国内外著名葡萄酒企业,是国内外葡萄酒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全市葡萄酒生产企业60多家,国家级葡萄标准化种植基地13万亩,年产葡萄酒12万吨,占全国葡萄酒产量的六分之一,被授予“中国葡萄酒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