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地处胶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全市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45万人口,辖12个镇(街)、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名城、中国海参苗种之乡、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首批全国法治市以及山东省级文明市、最佳投资城市和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蓬莱是沿海开放城市。全市以建设“经济文化强市”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两个机遇,解放思想,科学务实,奋发有为,共建共享,着力发展以京鲁船业、巨涛重工和渤海造船为代表的造船重工业,以历史文化游、滨海观光游、葡萄酒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为代表的旅游业,以优质产区、特色葡园和精品酒庄为代表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以重卡和改装车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加工业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产业链条为纽带,富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6亿元,分别增长10.8%和17.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6亿元和102亿元,分别增长18.5%和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2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90元,分别增长14.1%和14.5%。
蓬莱是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秦皇汉武留下寻仙足迹。公元前133年,汉武帝东巡在此筑城命名为蓬莱,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蓬莱灿烂而深厚的文化:八仙过海、海市蜃楼的美好传说,代表了劳动人民对自由民主、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戚继光训练水军英勇抗倭的辉煌历史,体现着爱国爱民和抵御外侮的中华正气;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登州古港的繁荣鼎盛,映射出蓬莱人民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胸怀与气度。千年古城人杰地灵,造就了一批闻名于世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宋代苏轼,曾任登州太守,留下了“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的美誉;明代杰出军事家、民族英雄戚继光,生在蓬莱,一生转战南北,平定倭患;还有清代的宋庆,当代爱国将领于学忠,科学家葛庭燧、刘光鼎、杨起,教育家周荣鑫与杨振声,著名作家杨朔,墨学大师栾调甫等均为蓬莱人。
蓬莱是滨海旅游城市。蓬莱依山傍海,环境优美。境内年平均气温1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景点众多,有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有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蓬莱水城,有戚氏牌坊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故居、亚洲最大的海洋极地世界及三仙山、八仙过海口等景区;有山海自然风光和百里黄金海岸,有绵延百里的生态谷,有半岛地区面积最大天然氧吧──艾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海市蜃楼”奇观和“八仙过海”美传,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蓬莱拥有蓬莱阁景区和三仙山·八仙过海景区两个5A级旅游景区,是全省第一个拥有2个5A级旅游景区的县级市;拥有华玺和中国湾2个五星级标准酒店,三星级以上酒店20家。2012年,全市接待游客52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0亿元。
蓬莱是重要港口城市。自秦至唐,蓬莱就成为东渡韩国、日本的三大出海口之一。古登州港与泉州、扬州、明州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古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全市现有蓬莱新港、蓬长客港、栾家口港、安邦油港等四个港口,其中蓬莱新港、栾家口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全市建有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2012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达到2209万吨。蓬大、蓬旅航线是联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黄金水道。随着烟台新机场和龙烟铁路的规划建设,206国道建成通车,连接沈海、荣乌两条高速的“高接高”项目列入省“十二五”规划,港口集疏运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依托港口优势和广阔的腹地,以石油化工、造船重工、滨海能源等为主的临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蓬莱是中国葡萄酒名城。蓬莱地处北纬37°附近,与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等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处于同一纬度,在生产风味海岸葡萄酒方面优势突出,被誉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优越的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吸引了法国拉菲、烟台张裕、中粮长城、天津王朝、香格里拉等众多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企业进驻。致力于打造“蓬莱产区”品牌,创立了全国第一个葡萄酒企业品牌联盟,建立起国内首个葡萄和葡萄酒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有葡萄酒生产企业72家,建成和在建的高档酒庄23个,优质酿酒葡萄标准化种植基地16.8万亩,以精品酒庄和骨干企业为龙头,联基地、带农户,集群化、特色化发展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