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石
在山东烟台的历史上,英雄豪杰辈出,才子佳人众多,但在世人眼中犹于天神一般存在的人物,恐怕非戚继光大将军莫属,无人能望其项背。
一
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在很小的时候,在家乡看过一出戏名曰《戚继光斩子》,至今印象深刻。这出戏说的是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我国沿海一带抗倭的事迹。一次,数千名倭寇登岸抢劫,戚继光命令其子在临海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包围圈后一举夹击全歼。其子年轻气盛,交战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杀敌,以致部分倭寇逃脱。戚继光回营后因儿子未按军令行事,以致未能全胜,将他推出行营斩首。这一故事在家乡广为流传,无人不被戚继光大义灭亲、誓死抗倭的英雄气概所感动。自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任山东都指挥佥事开始,此后的十余年间,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再到广东的万里海疆,哪里有倭患出现,哪里就有戚继光的威武身影,就有“戚家军”的旌旗飞扬。戚家军驰骋海疆,所向披靡,让倭寇闻风丧胆,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终于将在中国沿海横行200年的倭患肃清。“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有我戚爷来抵挡。”数不清的口口相传在我国沿海一带的民谣,就是对戚继光大将军的最好纪念和褒扬。
我退休后寓居北京,游历古北水镇,登临司马台长城,看到长城随着刀锋般的山脊蜿蜒起伏,一座座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敌楼因地制宜地建在一个个制高点上,威风凛凛,岿然耸立,不由得对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雄伟古建筑遗址肃然起敬。无意间看到铭文,这里原来竟然是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后,戚继光由东南沿海调任燕蓟防务,带领数千余名子弟兵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重修的。司马台长城属于“以古北口为中心”的明朝蓟镇长城,专为守卫古北口而建,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在这里主持修建了空心敌楼和长城,每座敌楼都是一座独创的杰作,敌楼之间互为犄角,相互照应,防守严密。除古北口司马台长城外,现存的北京八达岭、慕田峪长城以及天津黄崖关,河北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角山等处长城,也均为戚继光改建留存至今的建筑。戚继光镇守燕蓟,北方游牧民族始终不敢入塞扰边,他还两次出关支援辽东战事。明史称赞:“戚继光十六年边备修防,蓟门安然,继之者,踵成其法,数十年无事。”
戚继光是明代山东登州(今烟台市蓬莱区)人,是在山东烟台成长起来的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他为我国抗击倭寇、抵御外虏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倭北虏”是明朝的两大边患。“南倭”是指长期侵扰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北虏”是指与明中央政府敌对的北方游牧民族。“两患”的性质虽然不同,但都极大地影响了明朝的内政外交。嘉靖末年至万历初年,“南倭”与“北虏”之祸相继解除,戚继光功不可没,其辉煌战绩不仅明史中一一可查,他的故事至今在民间传为佳话。
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一生把国家放在首位,将人民护在身后,面对外来侵略英勇抗争,南征北战,赫赫战功,尽人皆知,可谓我国历史上南护海疆、北镇边戍的第一人,受到国人的尊敬和爱戴。后人在多地建庙立祠祭祀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把他作为神灵供奉,按时祭拜,祈求护佑平安。位于烟台市蓬莱区振扬门北侧的戚继光纪念馆就是例证。可谓百姓心里有杆秤,谁好谁坏分得清。但是,他的深远影响并非仅仅局限在那个时代的建功立业,而是他在练兵和实战的基础上,为后人留下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不朽军事著作。
《纪效新书》十四卷十二篇,凡士兵的选取、编伍、号令、技艺、营阵、胆气的训练,水军的编制作战,城池的构筑防守,将官的选拔培养等均有论述。该书十分注重练将。它认为军队的训练,“必练将为重,而练兵次之。夫有得彀之将,而后有入彀之兵。练将譬如治本,本乱而末治者,未之有也”。该书系统地阐述了练兵方法。“将诚勇,以力相敌,不过数人极矣。数十万之众,非一人可当,必赖士卒,誓同生死,奋勇当锋”。该书注重武器的改进和使用。“有精兵而无精器以助之,是谓徒强”。该书阐述了治军诸因素的关系,是该书治军思想最精彩、最富有哲理性的内容。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练兵条令的汇编。全书分前九卷和杂集六卷两部分。本书所谓的“练兵”,其实就是“治军”,其中既包括对人的管理,也包括对武器的管理。对于人,既包括练兵,也包括练将;练,不是单纯指军事方面,既有军事技能和战术的训练,还包含了政治思想教育和军队管理等,内容十分丰富,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教兵之法,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此书标曰‘实纪’,征实用也。因此,‘后世谈兵者遵用焉’。”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就把《练兵实纪》中《练将》这一卷与戚继光其他有关练将的论述,编为《戚继光治兵语录》,供八路军、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学习。
三
戚继光兵书对后世战争的影响不可小觑,有人甚至认为它的现实作用、实用价值超过了流传2500多年的《孙子兵法》。但是,即使如此,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现实中真正看到和了解戚继光兵书的人并不多。多数人不甚了了,倘若再深入言及戚继光的兵书曾经传播海外对朝鲜王朝军队产生过重大影响,那就几乎无人能说道了。笔者有幸读到刘晓东、祁山著,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名誉会长万明教授作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的《戚继光军事思想接受史研究——以朝鲜王朝为例》一书,眼界为之豁然开朗,心扉为之震撼不已。
2014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演讲时说:“历史上,每当面对危难时,中韩两国人民都相濡以沫、患难相助。400多年前,朝鲜半岛爆发壬辰倭乱,两国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人民日报》 2014年7月5日2版)《戚继光军事思想接受史研究——以朝鲜王朝为例》一书不仅论述了朝鲜壬辰战争期间(1592年—1598年),戚继光的部属与朝鲜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的英勇业绩,还系统深入论述了戚继光军事思想对朝鲜王朝军事建设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戚继光军事思想接受史研究——以朝鲜王朝为例》一书追叙分析了戚继光兵书传入朝鲜半岛的背景和朝鲜王朝依照戚继光军事思想建设朝鲜军队的起因。朝鲜宣祖二十五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军队侵略朝鲜,应朝鲜王室的紧急请求,明军进入朝鲜抗倭援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抗倭援朝的明军取得了收复平壤的重大胜利。《朝鲜宣祖实录》记载:“浙兵先登,拔贼帜,立天兵(明军)旗麾。……是日天兵当阵斩获(日军)一千二百八十五级,生擒二名,……夺马二千九百八十五匹,救出(朝鲜)本国被掳男、妇一千二百二十五名。”攻打平壤城的明军主力,是当年戚继光依照《纪效新书》训练出来的官兵,不仅作战勇敢,而且熟悉与倭寇作战的战术,所以才能获得大胜。当朝鲜宣祖得知戚继光的部属是依照《纪效新书》训练出来的后,即指示领议政(首相)柳成龙依照《纪效新书》整顿治理朝鲜军队,不仅军队体制改革和士兵的管束、训练照此进行,当时朝鲜的城防建设、武器制造也均仿照《纪效新书》的规范实施,由此开启了朝鲜王朝三百年来依照戚继光军事思想改革和治理朝鲜军队的序幕。
朝鲜宣祖朝之后的王朝,又经历了十二个朝鲜国王,每一届王室都把戚继光的军事著作奉为圭臬。朝鲜光海君时,要求朝鲜军队既要学习戚继光《纪效新书》中的“炮杀之法”,也要学习戚继光《练兵实纪》中的“车骑步之法”。朝鲜仁祖时军队大型操练“只行戚继光法”。朝鲜孝宗时军队训练“依《纪效新书》例”,教“戚继光阵法”。朝鲜显宗时军队学习的阵法,“只是戚继光之法”。朝鲜肃宗、景宗时军队始终坚持“专用戚法”。朝鲜英祖时军队建设的《兵学指南》“乃明将戚继光之遗制也”。朝鲜正祖时国君不仅多次亲自撰文颂扬戚继光及其军事著作,还亲自领导了以戚继光《纪效新书》为指导编写朝鲜军队的各类教科书,“无一不返于戚氏之遗典”。朝鲜纯祖时军队操练只讲授戚继光《纪效新书》。朝鲜宪宗时在依照戚继光《纪效新书》指导朝鲜军队训练方面“最为精通”。朝鲜最后一个王朝高宗时期,领议政(首相)李裕元积极推行戚继光军事思想,他认为“编伍约束,莫如戚继光之《纪效新书》,而我国武事,专靠是书”。书中翔实的史料证明,戚继光军事著作和军事思想在朝鲜王朝军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戚继光军事思想接受史研究——以朝鲜王朝为例》论述的“戚继光军事著作影响朝鲜王朝军队三百年”这一学术观点,角度新、史料新,系统而深入,为戚继光军事思想在海外影响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是戚继光研究的新突破。该书不仅揭示了戚继光军事著作对朝鲜王朝军队三百年来的影响深远,同时涉及中韩、中朝传统友谊和经济、文化、军事三百年来的交流、交往。一部兵书的传入,使得朝鲜王朝整顿、重建了军队,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在亚洲乃至世界书籍文化交流史和军事史上是罕见的,也是后世战争和国际交往中特别值得重视的一件事。审视戚继光兵书传入朝鲜半岛的过程,探寻其对朝鲜军制、军备的影响,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亦有一定的现实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深化对明朝抗倭援朝、现代抗美援朝将士的了解和理解。
四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在2018年5月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戚继光的这句诗赞美一代代科学家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这也是对爱国将领戚继光的充分肯定和赞扬。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期间冒雨登上蓬莱阁主阁,听取了戚继光操练水师、保卫海防的介绍,并指示要总结和弘扬戚继光精神。开展戚继光研究尤其是戚继光军事思想的研究,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戚继光军事思想接受史研究——以朝鲜王朝为例》一书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最新研究成果。戚继光兵书及在海外国家的影响,也是我们今天“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题材。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名誉会长万明教授认为“此书研究论证的戚继光军事思想及其著作在朝鲜半岛影响的时间长、范围大,极大地拓展了戚继光研究的领域,并对于戚继光文化遗产价值进行了重新的评价和补充,无疑是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王志民评价说:“该研究成果不仅挖掘和运用了许多新的资料,在资料占有上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而且用明清时期朝鲜人的视角来审视戚继光的军事思想,能使我们更客观更清晰地认知戚继光军事思想的作用和影响;再是,该研究成果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是齐鲁文化研究,特别是中韩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创新性成果,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两位史学大家对本书的评价,正是该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
康熙十五年(1676年)春,朝鲜官员申晸出使中国,写有一首《感事》诗:“辽阳城外尽黄云,落日时逢牧马群。燕地百年氛祲满,至今犹忆戚将军。”表达了作者对戚继光的崇敬之意,记叙了戚继光离任燕地百年之后百姓仍在怀念他的情景。《戚继光军事思想接受史研究——以朝鲜王朝为例》一书也告诉我们,朝鲜王朝三百多年来,朝鲜半岛人民一直都在念念不忘戚继光,学习传承他的军事思想。烟台作为戚继光的故乡,作为戚继光军事思想形成的源头,有义务有责任大力弘扬戚继光“矢志报国、保境安民、革故鼎新、使命担当、克己修身”的民族精神内涵,搞好戚继光研究以及戚继光军事思想在海外影响的研究,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报国之志、为官从政的责任之心,也可以为中韩、中朝文化交流增添新的内容,进一步增进中韩、中朝的传统友谊,提高山东及烟台的知名度,为山东及烟台的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