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向阳
提起包拯、宗泽的大名,民间人人耳熟能详,尤其是登州蓬莱的老一辈人,更是倍感亲切,没齿难忘!因为这两位历史名人,一位是黑脸包公,史称“包青天”,是古代清官的杰出代表人物;一位是文能定国、武能安邦的“宗元帅”,是名震乡野、妇孺皆知的抗金英雄。他们曾先后在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任职登州通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们在登州蓬莱执政,虽然时间短促,却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功名美誉,传颂至今。
包拯
据宋史记载,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包拯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宋真宗时期),自幼好学,攻读不懈,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他28岁时考中进士。因他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而世称“包待制”“包龙图”,民间称其“包青天”。
忠孝两全
包拯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因其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官回家赡养父母,长达十年之久。后父母相继离世,他在双亲的墓旁建起草庐,守丧三年。宋景佑四年(1037),已经39岁的包拯才正式步入了仕途,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包拯为了侍奉年迈的双亲,居家不去做官,可以说是世间少有的“至孝”,是忠孝两全的道德楷模。
《宋史》第316卷《包拯传》中记载:包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惮之。包拯平生执法严厉,不畏权贵,整治吏治、注重生产、稳定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优秀的清官代表。他平时也极为严肃,史称他“不苟言笑”,开封百姓说包拯“笑比黄河清”,他也自诩“未尝伪色辞以悦人”。包拯为官清廉,严于律己,平日生活质朴,做再大的官,始终“奉己俭约如布衣”。
铁面无私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7月,包拯接任登州通判。他到任之后,深入民间,明察实情,客观公正,不徇私情,将州官勾结当地奸商强征民间数十万缗钱财,中饱私囊,勒索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彻底查清,果断绳之以法,全面惩治了登州赃官,镇压了不法奸商,免除了百姓债务,乡野一片欢呼。
接着,包拯再接再厉,根据群众的检举,顺藤摸瓜,严厉惩治登州的地方恶霸,为百姓伸张正义。他冒着生命危险,不惧歹徒威胁,铁面无私,雷厉风行,重拳出击,迅速地惩办了祸害百姓的不法之徒,果断地铲除了地方的黑恶势力,还登州一片风清气正的天地。他在登州任期虽短,史无详载,但在民间却有口皆碑,扬名百世。
廉洁清正
包拯不但为政严明,对个人、对家庭更是严格自律。他特立包家“宗法”,警示后世子孙,以文明传承家风。《包拯家训》明确规定:“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刊石,立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铭言铮铮,子孙遵从。
包拯的后人一直不辱祖宗,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个个居官清正,人人留有廉声。
宗泽
宗泽,字汝霖,浙江省婺州义乌人,宋朝名将。他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是我国历史上与岳飞同期的著名民族英雄。
执政为民
据《宋书·宗泽传》记载:宗泽从小就聪明伶俐,豪爽有大志。他勤学好读,宋元祐六年(1091),进士及第。元祐八年(1093),他被调任河北大名府馆陶县尉。宋政和三年(1113),宗泽任山东掖县知县。宋政和五年(1115),宗泽任登州通判。
当时,登州境内有官田几百顷,都是不毛之地,每年上交赋税万余缗(古代一千文钱为一缗),大都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而来的,导致民不聊生。宗泽到任后,深入民间,访贫问苦,倾心体恤民情,掌握到真实情况后,立即上奏朝廷,请求罢免百姓的负担,为登州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他在登州任职时间虽短,却处处为百姓谋取福利,当地百姓感恩戴德。
他任掖县知县时,朝廷派人到掖县购买牛黄。耕牛是农民的命根子,要杀牛取牛黄,即是祸害百姓。宗泽当即回报说:“当发生病疫时,牛中毒则结为黄。现在一派和气,牛怎么能结黄呢?”他以此理由拒绝杀牛,官差发怒,想抓县官撒气,宗泽立刻承担责任,说“这是我宗泽的意思”。他以个人名义将此事如实上奏给皇上,勇敢地保护了农民利益。
公而忘私
宗泽调任大名府馆陶县尉时,正值防洪季节,上司要宗泽立即去巡视黄河堤防。公文到达时,正碰上宗泽长子丧亡,但宗泽还是拿上公文立即动身。上级得知此事,称赞宗泽:“他真是个为国而忘家的人。”
后来朝廷要大规模疏浚御河,当时正是隆冬季节,不少服役者冻僵了,倒在路旁,可朝廷派出的使者依然紧急催督。宗泽认为,冬季疏浚御河不合时宜,于是就向上司呈递文书说明:现时正值严寒,这样做劳民伤财,只会让百姓多受苦遭罪,且不容易见到功效,最好待到明年开春,就可以不受严寒干扰,而快速施工,可以事半功倍。他的意见最终被采纳。
宋朝建炎元年(1127)6月,宗泽任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协同抗金,并任用岳飞等豪杰为将,屡败金兵。宗泽声望日重,金人听到他的名字,既尊敬又害怕,他们与宋人谈到宗泽,必定称他为“宗爷爷”。
壮志未酬
宗泽在职期间,曾先后20多次上书高宗皇帝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背上长了毒疮。诸将入室问候病情,宗泽看着众人说:“我因为徽、钦二帝遭受不幸,积愤成疾。你们如果能够全力消灭敌人,我则死而无憾了。”诸将流着泪说:“我们怎敢不效力!”宗泽叹息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二天,阴雨漫天,宗泽没有留一句家常私话,只是连呼三声“过河”,便遗憾离世,都城百姓知道后,无不痛哭致哀。宗泽所留下的遗书仍然是主张“皇上返回京城,重振朝纲”,可谓对国家一片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