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烟台,地道的烟台人都知道烟台起源于所城。这里说的所城是以抗倭城堡闻名于世的“奇山所城”,它浓缩了烟台市600多年的历史。
虽然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沧桑,具有独特风格的民居已经隐去了许多从前的模样,从小鱼鳞瓦片换成了大红瓦,从雕刻精致的门窗变成了铝合金,就连古色古香的厢房也改建成了平房和出租屋,可是只要稍微留心,就可以看出其中的些许不同和丰富的“内容”,虽然历经岁月侵袭、风雨沧桑,但是历史在这座“城”留下的辉煌和印记无法磨灭。
昔日兵营奇山所
明初,倭寇侵扰沿海边疆,民众深受其害,国家也不得安宁,为了防止倭寇之祸,明朝采用“筑小城建卫所”的军事防范策略,在全国各州、县要害地区设立卫和所,大体编制为5600人为一卫,设指挥使官,1120人为一所,设千户官。
而史料记载,明朝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首任千户、武略将军张升在主持建城时,就是按照兵营标准建造。当年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是这样的:砖城,周二里,高二丈二尺,阔二丈。在修建所城时,还有四座城楼,十六座“铺”,铺是半圆弧形的堡,突出于城墙之外,御敌时既可减少死角又可屯兵。城外的护城河则有三丈五尺宽,一丈深浅。但从规划上看,就是一座典型的兵营城池。
所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春钺介绍,当时的所城是以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为轴线,交叉而成的十字大街,将所城分为4块区域。他指着老城地图,详细地做着解释:“所城的西北面是办公场所,设置了千户所衙门。西南方向,是兵营的伙房以及粮仓,而东北面就是兵营以及马棚,还有家眷们居住的地方,东南则是练兵场。”之所以选择所城作为兵营也是有讲究的,因为所城以北有座不高的荒丘,可是因为是三面环海的制高点,能够设置报警的烽火台,南面又是塔山群峰,必要时可以作为战略退却之地,西面为奇山,就是现在的毓璜顶,在山顶,可以俯观全市,沿海的倭警也是一览无余。
由此可见,所城的战略地位在当时是相当重要,官兵们平日舞枪弄棒、演兵习武、擒拿格斗,虽说到了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废除了千、百户制,在烟台设兵备道,统管军事,可是历经数百年血雨腥风的洗礼,奇山所城始终是立于黄海之滨的一座坚固的军事城堡。
□西炮台
曾经脏乱差,如今是市民健身好去处
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西炮台公园作为芝罘区西部唯一的大型公园,迄今保存了既有古代城堡特点又有现代军事设施的炮群,有力地开发和建设对推动西部的经济发展有深远意义。
作为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既具古代城堡特点,又具近代先进军事设施的封闭式古炮台群,西炮台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无法比拟。公园也经过多次整修,清幽精巧,古朴深邃,涉目有景:既有历经沧桑的瓮城、炮台、古炮、指挥所、演兵场、兵营房、城墙等遗迹;又有近现代以及当代退役武器的陈列展览;苍松挺立,翠柏傲然。
记者来到西炮台时,在这里强身健体的市民已经少了很多,“每天早晨四点左右,就会有一些老人来到这里。”正在练习太极拳的李羽告诉记者:“等到了六七点钟,这里就人山人海,非常热闹。跳舞的,练拳的,舞九节鞭的。”而相比2006年之前的脏乱差,现在的西炮台平添了些许幽静。只是道路两旁的杂草,还在向人们讲述自己当年所受的委屈。
2006年免费开放之后,西炮台曾独面“脏乱差”的窘境,现如今,西炮台较之以往干净整洁了不少。
记者在采访西炮台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阻碍———好多史实细节无法得知。虽然西炮台先于东炮台屹立在烟台海滨,可是如今的东炮台已经成为旅游胜地,每年吸引游人无数,研究、探索它背后故事的人也不在少数。可西炮台却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目前鲜有人去发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外乡人聚集的抗倭城堡
与旁边繁华的南大街相比,所城里破旧安静,每个四合院里,都住着三四户人家,原本的老居民早已不在,多为打工者在此租住。“这里早就被‘外来户’占据了。”张春钺说:“别看这里住房条件差,但房租便宜,因此吸引了不少打工者。”
从四合院外围看,还保留着古朴印记。但推开斑驳的老木门,私搭乱建的小棚,堆在墙角凌乱的杂物,让四合院看起来乱糟糟的。
记者在奇山所城走了不下20个四合院,几乎每个院里都有私搭乱建的小棚,屋里的光线很暗。院内私搭乱建,地面被破坏,排水系统也不好,一到夏天雨水多,屋里就很潮。奇山所城老张家的后人张善夫说,房改房后,独门独院的房子被分割成多户,一套房子至少有三四个主人。做饭、放杂物没地方,只能建小棚,私人小棚也越建越多,要是这样下去,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五六年后就不能住了。
□东炮台
保护得不错,是烟台旅游景点之一
东炮台建于岿岱山上,因与通伸冈炮台东、西相对而得名。这座近代化的西式炮台建成于1894年,是李鸿章经营北洋海防二十余年,修建完成的最后一座炮台,也是烟台近代海防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今的东炮台俨然成为烟台旅游的必经之地。这块海域曾被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称为“可与地中海沿岸相媲美的海域”。现在正是烟台旅游旺季,前往东炮台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而昨天恰逢周末,天气晴好,结婚的喜车整齐地停靠在道路一侧,为原本就火爆的炮台更添人气。园内的海豹表演则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而为让更多的人享受听海、看海、玩海的乐趣,公园还会在法定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招揽人气。
东炮台的火爆场景固然可喜,可是翻开它的历史,我们却发现,它的诞生颇费周章。
进入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北洋海军成军和塘沽、旅大及威海防务相继告竣,加强烟台海防成为当务之急。1894年5月,岿岱山炮台和通伸冈小炮台竣工。两座炮台计划安装德国生产的新式克虏伯后膛炮,所有大炮“俱周转三百六十度,易铁轨为钢弹,柕轴灵捷”。岿岱山炮台于1912年7月划归海军部,仍由海军练营管理,十多年后废弃。作为军事设施的岿岱山炮台,从此走入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