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几千年的浮华沉淀早已模糊了你本来的容颜?
这浩瀚岁月流水般逝去,你究竟盛开过多少朵璀璨昭人的传奇又随之将她湮灭。
此时此刻,当我们登阁凌风,凭波远眺,遥想蓬莱阁上曾经有过的别样风情,不由痴痴如醉……。
一
千真万确的说,70多年前,在蓬莱阁东南侧山坡脚下的一处略微倾斜的空地上,居然有一眼两尺见方,水质清冽入骨,深不可测,与渤海咫尺之遥却又甘甜怡人的甜水小潭。
小潭仿佛与生俱来就与蓬莱阁相伴,遵古训,这处小潭谭口四周全无丝毫防护措施,千年一瞬,小潭已经绿幽幽的水面静静浮在几乎与地平线持平的方位,令每一个有意无意间从它身上一步迈过的游客转头看看时,无不胆寒。而且最玄异的是凡是信步行至小潭附近时,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感到有一种巨大的吸力在魔法般牵引着自己向小潭踱去,但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无论行至小潭前从哪个角度抬腿迈去,都会毫无疑问的一步迈过小潭,安然无恙。有史以来,从未有人会失足坠落于这口没有任何防护的深潭,也自然未能探测到小潭的深度。民间传说此潭与几十米北方的渤海龙宫相邻相通,便称其为龙井。时间长了,索性顾名思义的叫它“一步井”。
红尘纷纭,一切都在改变,70年的世事变幻将这一神奇的龙丼夷为平地。曾经的传奇演变为不可思议的想象。每当看着蓬莱阁东南侧山坡间郁郁葱葱的松柏,总会相信它们的生命中滋润着“龙井”的精魂。
二
我的姨姥爷,是一位在蓬莱阁下度过少年时代,30年代到大连行医,当他80多岁重游蓬莱阁时,刚行至弥陀寺,突然失声呼唤:“十八罗汉哪儿去了?十八罗汉怎么能没有了呢?”那十八罗汉有两层楼那么高,矗立在蓬莱阁的西侧,遥望去栩栩如生。那时的蓬莱百姓到蓬莱阁上要先拜十八罗汉,再去拜也在室外供奉着的大八仙,然后才拜庙里的 各路神仙。
在蓬莱阁的早期建筑中,弥陀寺前的十八罗汉和蓬莱阁前的八仙过海这两个大型建筑群堪称绚丽夺目,大放异彩,世人无不为之倾倒。两个建筑群取材于高大数丈的檀香木等名贵材料雕成,经古代大批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造成后数百年间,为蓬莱阁注入灵气,与庙宇神灵一起安富尊荣。
今日,当世人在曾供奉过十八罗汉和大八仙塑像的旧址前徘徊时,怎能不惋惜感慨这些无价的瑰宝已经随硝烟散尽。
三
据考证,几百年前的蓬莱阁,已被人间理解为群仙圣祖安居的灵迹,文化含量极高,妈祖的供奉更凌驾于世俗皇权之上。即使皇上前来拜谒,也需要在正门前三里处下轿徒步缓缓而行,不敢惊扰了神灵。进得蓬莱阁正门后,玉体龙身自然需要休憩。终究还是有了一位有浪漫情趣的皇帝,为蓬莱阁留下一段遐思。
据熟知蓬莱阁往事的老人讲:就在文化大革命前,与蓬莱阁正门二十米处遥遥相对着的还有一个方圆足有7米,依次按序能绰绰有余的坐满二十人的质地光滑的黄色大圆桌,圆桌的右上方是一个乾隆题词的匾额。与众不同的是凡人的匾额需要横着从右至左写来,或竖着上下一字排开,而乾隆皇帝的牌匾却因其九五之尊的无拘无束而气势磅礴的自成一大块正方形。高悬于蓬莱阁的正门,乾隆到底在大圆桌前题了什么词,我探访过很多老人,他们都对大圆桌记忆犹新,但对那不好识别的文字原本就不关心,所以印象模糊了。大圆桌的构建是为了给乾隆歇脚,它的质地是斧砍无痕,火烧不燃的铁力木。我曾傻傻的想,为什么当时只为了皇帝休息,要造一个这么大的贵重圆桌,而圆桌边的凳子呢?历史的一切都是扑朔离迷的,湮灭了太多的真实。
据说,自乾隆设置这一超规模大圆桌后,清代到登州赴任饿军政官都要先到蓬莱阁都要到蓬莱阁大圆桌前觐见。他们要恭敬的在大圆桌前肃立,尔后轻轻为大圆桌四周擦拭一圈灰尘,祈求大圆桌能保佑自己在登州任上仕途圆润通达。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红卫兵们手持利斧使出吃奶的劲头,依旧无法将大圆桌毁掉,后来试图烧点,谁料火焰也无奈圆桌丝毫。后来,这件无价的奇珍不知所终了——其实民间有惊人的收藏,一旦问世,天地将为之动容。
四
蓬莱阁下素有十大景观之一名头的“狮洞烟云”,俗称“仙人洞” 。是位于凌空仙阁的正下方的丹崖洞穴。 少年时代我也曾进去过,只记得洞内阴冷逼仄,即使在盛夏也是寒气森森。现在早已关闭了。它另一个形象的名字叫“狮子洞”因为洞内怪石嶙峋,状如狮子。“狮洞烟云”的奇特 也曾惹人猜想,好多人认为这座洞穴的那一边连接着蓬莱的南部山川。
后来,我在一次与当地渔民聊天时才知道,这座洞府内本没有仙人“仙人洞”的称呼,只是百姓美好的祈愿,而狮子洞更是一种美好而形象的旅游美称。只有在解放前的千百年间,当地百姓对洞穴的称呼才是真切的。
百年前,“仙人洞”里群居了几十只形态不一,辈分各异的狐狸。它们世代穴居于此,靠扑食各地于此处落脚的海鸟为生,它们飞跃于悬崖礁石间,如履平地。它们纪律严明,进退有序,职责明确,互敬互爱。对当地渔民秋毫无犯,相敬如宾。它们怡然自乐,陶醉于春花秋月,碧波涛影间。俨然一群远避红尘俗世的君子。数百年间,百姓对它们既敬且爱,内心深处渐渐把它们当做神仙的化身,于是还把这俗称“狐狸洞”的洞天福地称为“仙人洞”。
但几百年的生活方式在解放后得到了彻底改变,五十年代中期。蓬莱驻军奉命前去清理“仙人洞”群狐。据说“当时狐狸们居然都事先知晓了,它们极通人性的拉家带口,扶老携幼,其中一只狐狸怀中还抱着一只小狐狸。它们排着队或爬或半直立行走,安详淡定的快步从荷枪实弹的从解放军战士身前走过,战士们目瞪口呆,肃然注视着几十只狐狸列队隐隐向蓬莱东部消失。70年过去了,这几十只蕴含着蓬莱阁灵气的狐狸,又找到家园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