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游的蓬莱美丽乡村
蓬莱,一座有灵气有仙气的城市。在这里,或漫步黄金海岸,呼吸清新空气;或穿行百里生态谷,流恋鸟语花香;或徜徉万亩葡园,品尝美酒果香;或畅游美丽乡村,尽享田园风光……
仙境蓬莱,不虚此名。在刚刚公布的“2014中国最美三十县城”中,蓬莱名列其中,是山东唯一上榜城市。并且,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中国优秀旅游城等一项项桂冠让这座小城每年吸引游客超过600万。
这些都缘于蓬莱把打造良好生态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多年来潜心于基础性工作,致力城乡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环境打造,实现了让天更蓝、海更碧、山更绿。
不吝投入建管网筑牢生态根基
在蓬莱银川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现场,两条直径1人高的水泥管道并排铺入地下,如两条巨龙延伸至远方。“这条是收集雨水进海的雨水管,那条是通向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管。两条管道各行其道,彻底解决了过去雨污水合用一条管道、直接排放而污染环境的问题!”环保局长闫庆伟介绍说,“算上这条路,近三年市财政投入3亿元对26条道路实施雨污分流改造,覆盖91%城区道路!”
一项工程连干三个年头,将3亿元资金“埋入”地下,是蓬莱守护青山绿水的典型例证。近几年,该市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不吝惜财力,累计将30多亿元投向空气改善、水质提升、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保功能完善上。
蓬莱实施“蓝天工程”提“气质”,先后拔掉450多根小锅炉烟囱,投资1.5亿元,完善地下供热、供气管网,并新上滨海热力、东海热电等3座大型环保热源厂,实现一根烟囱为全城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超过550万平米,供气覆盖城区5.5万户居民。在水环境改善上,实施“碧水工程”护清流,在雨污分流改造基础上,投资3亿元建设6座污水处理厂,对城镇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同时,实施“洁净工程”靓城乡,建立“户集、村收、镇运输、市处理”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全市577个村居实现垃圾集中处理,并投资3.3亿元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城乡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100%。
山海河联动绿化战场覆盖城乡
昔日平山河,垃圾乱堆、蚊蝇丛生、臭味刺鼻。如今,变成一条“碧水绕城去,垂柳拂岸堤”的生态景观河,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两年前,该市投资3亿元对这条河道生态修复,建设一条水景观轴、一条生态绿廊和四大休闲板块,将这里打造成总面积86公顷的平山河水利风景区。“推开家门就见美景,就像生活在花园里,甭提多幸福了!”附近居民董卫东提起这样变化就异常兴奋。
平山河的变化是蓬莱河流整治修复的一部分。如今,蓬莱不仅着眼于河流水系修复,还延伸到滨海岸线及荒山野岭,进行大规模生态修复和造林绿化工程,打造纵横南山北海、覆盖城乡的大生态格局。
海岸线保护开发并重,把离海岸线800米区域内,划定为生态控制区,不搞商业开发,拆除违章建筑及商业设施,以修复绿化为主。800米区域外,划为旅游区,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目前已形成串联蓬莱阁、三仙山等10多个景区,集聚宝龙、鼎峰等20多个服务业项目的滨海休闲带;荒山林地进行植绿补绿,实施三年大造林工程,完成造林8万亩,打造了以艾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百里生态谷,森林覆盖率达到48%,成为烟台唯一的省级森林城市;河流水系重点进行生态修复,先后对平山河、战山河、平畅河、黄水河等四大流域实行生态修复,在战山、丘山等集水区实施水源涵养林绿化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1.3%;在城区实行精品绿化工程,黄金地段新建海市、南河等7处市民休闲公园,新增绿地15万平方米。
创建“美丽乡村”生态美带动百姓富
藏在山旮旯里的偏僻小村木兰沟村,昔日“兜里没钱、井里污水、垃圾横行、走路磕腿”,如今绿树掩映、青砖黛瓦、清溪绕村、游客不断。“我们村在法国都有名呢,拉菲酒庄都来投资了!”支部书记宫恩利一脸自豪,他告诉我们,两年前一场声势浩大的“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让木兰沟村彻底变了样,积压多年的垃圾清理了,村里环境美了,再加上周边土地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几年间新建起8个酒庄,村里也借机发展起乡村游,仅今年接待游客10万人,去年村里还被评为“好客山东”最美乡村。
让农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蓬莱生态建设瞄向农村,从2012年起,在全市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村情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人文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四美”标准,整合全市政策、资金、资源等要素,集中力量培植典型、打造亮点,带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整体上水平。
创建活动中,蓬莱从农村环境整治做起,在建立“户收、村集、镇运、市处理”覆盖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的基础上,连续两年开展“农村春冬大扫除”活动,发动5万名干部群众齐参与,向沉积垃圾、脏乱河道、白色污染等农村环境顽疾宣战,清理垃圾25万吨。同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功能化改造和景观化提升,累计投资8.5亿元,启动实施了河道整治、水系造林、卫生厕所改造等297个重点创建项目,并挖掘村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优势,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等项目,推进农产品向休闲商品、农业园向休闲景区、产业村向旅游风情村转变。
两年间,像木兰沟一样,马家沟、刘家、三包家等25个美丽乡村实现美丽蝶变,变成新的热门旅游景点,农民也因此吃上了“生态饭”。目前,“美丽乡村”已涵盖休闲娱乐、观赏采摘、民俗文化等旅游项目20多类,培育葡萄、大樱桃、养殖等特色旅游村114个、发展“农家乐”、“渔家乐”1200多户,每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综合效益2亿多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