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人:山东趣玩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4-30 点击:405次 |
|
|
|
蓬莱水城至今仍完好保存了三尊清代道光年间的红衣铁炮,且炮身均铸有铭文。
第一尊铁炮位于今水城天桥口东炮台上,其炮身铭文是:“大清道光二十一年孟夏,山东巡撫托、登州總镇玉督製,大炮一位重二千觔,登州府知府诸镇监造。”
第二尊位于今水城天桥口西侧,其炮身铭文是:“大清道光二十一年孟夏,山东巡撫托、登州總镇玉督製,大砲一位重六千斤,登州府知府诸镇监造,福建匠人□□□。”
第三尊位于今古船博物馆,其炮身铭文是:“大清道光二十一年季夏,山东巡撫托、登州總镇玉督製,大砲一位重二千斤,登州府知府诸镇监造。”
有关以上三尊道光铁炮的铭文内容主要存在两点争议:
1、为什么说是“登州总镇玉”而非“登州总镇王”?登州总镇,也称登州镇总兵,正二品官衔。据台湾王明长先生编纂的《蓬莱县志》记载,满族镶红旗人玉明曾在道光二十年任登州镇总兵一职,直至道光二十四年方由江南人武攀凤接任;王宏钧先生在《晚晴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一书中明确记述:“第二份到达北京的海防善后章程是山东巡抚托浑布与登州镇总兵玉明所奏……托浑布与玉明于1840年至1842年均在山东境内任职。”此外,水城三尊铁炮铸造时间是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孟夏(农历4月)和季夏(农历6月),这完全可以证明水城道光铁炮铭文中“登州总镇玉”指的便是时任登州镇总兵的玉明。
2、为什么说第二尊铁炮的铭文最后一句应是“福建匠人□□□”?托浑布在上呈道光帝的奏折中说:“臣前拟添铸六千斤大炮,因东省无谙练匠人,闻闽省开炉铸造。现有能手专弁兼程赴闽咨调……约计闽省炮匠指日可到,即当不惜重费购备铜铁如式添造六千斤大炮,预期多益善,以示有备无患。”这段话明确揭示了一条重要信息:山东省缺少能铸造6000斤重炮的技术人员,托浑布特派能手专弁前往福建学习火炮铸造技术,并借调福建铸炮匠人赶赴登州参与铸炮。而水城天桥口西侧的大炮铭文中已标识的该炮重量恰好是6000斤,这说明福建匠人有可能直接参与了这尊火炮的铸造;通过仔细对照该炮铭文的最后一句,“福建匠人”四个字中除“福”字右侧部分弥漫不清以外,其余三字均相对较为容易辨认,故“福建匠人□□□”的考证当属无误。这也充分佐明了托浑布从福建借调的铸炮匠人确实直接参与了这尊6000斤重炮的铸造。(张景龙)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