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人:山东趣玩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4-23 点击:504次 |
|
|
|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蓬莱城里居民的日常请客,多半是四个盘子(菜)吃面。不管是宴席上、饭馆里还是街口的面食摊上,最为常见的是面条,被称为蓬莱小面。面条由人工摔拉而成,所以又称为摔面或抻面。面条很细,盛在碗里像似一窝丝。用红鳞加吉鱼和海蛎子开卤,再加上鹿角海菜和猪肉丁,味道极为鲜美。
城里人吃馄饨讲究用汤,并且以码(盖在馄饨上面的菜肴)来评价馄饨的档次。还有水煎包、缸炉火烧、肉火烧、锅饼、馅饼等,都有传统制做方法与特殊风味。有一位挑担沿街卖凉粉的老人,担子上挂了十几种佐料,凉粉做成蝌蚪形。他一只手可以同时端三只碗调制佐料,有时佐料中还加上热驴肉片。在戚家牌坊一带,还有一位外号大痴德子的胖老汉,沿街叫卖花生。这人又脏又邋遢,但花生却炒得又香又脆,叫卖时总是用一句拖着特殊长腔的声音喊:“长一生一果!”
钟楼西有一家专卖坛子肉的,质量上乘,生意很兴旺。还有一位外号叫郭大粽子的,专在钟楼底下摆摊卖大枣粽子。在他的附近还有一位卖驴肉和什锦小菜的,都是一担挑加摆摊。驴肉切成薄片,浇上糊状的汤,独具特色。人们有句俗语:“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可见驴肉的身价。不过当时有一种坏现象,有的摆摊者把驴肉熟内脏切成碎块,称为驴杂碎,往碗里一放浇上汤,前面人吃完了,就将碗筷用水一涮,又倒进锅里,后来的人接着吃,很不卫生。这种做法也多半糊弄乡下进城的庄稼人。还有,驴肉的来源也很难想象。有的乡下农民进城在画河草市卖松柴,如果不注意,驮柴禾的毛驴被人偷走送到屠宰坊。如果主人能在屠宰坊门外追上,毛驴可以归还。要是驴已跨进屠宰坊门,尽管追到也归还不了,主人只好自认倒霉,这已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每年的端午到中秋节这段时间,二衙宅子(今上水门东北侧)附近便开张一家羊肉馆,专卖羊肉汤。人们患了腹泻,在这里喝上一碗羊肉汤就止住了。这与别处冬天吃羊肉的习俗大不相同。每当麦收结束后,便有人沿街叫卖焦面。他们将新打下的麦粒炒熟,磨成焦黄色的面粉,便称作焦面。人们常常是用凉水加上白糖或红糖拌食,又香又甜。冬天的晚间,有沿街叫卖元宵的,随卖随煮,每碗10个,味美可口。
鱼市原在大十字口通往南司(今下洼附近)的巷子里,因街道狭窄,后移至画桥下面的河滩上。每年春季大鱼市,渔民和鱼贩子们都肩挑着海产品来卖。因当时交通不便,去乡下走不多远鱼就变臭了,所以都尽量在城内销售完,价格十分便宜。居民们大都腌制几缸咸鱼,最多的是鲐鱼、鲅鱼、带鱼、扁口、火鳞鱼。当时的大虾也很多,人们常常是煮熟后晒成干,串成串挂在房檐下,随吃随取。
春节期间,有些人家还把芥菜疙瘩擦成细丝末,加醋闷在坛罐里,几天后便闷成了辣菜,辣得呛鼻子掉眼泪,要的就是这股子冲劲儿。春节时大鱼大肉吃多了,吃几口辣菜会感到爽。春节的年菜中还有一种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素菜就是豆仔儿,是把黄豆培育出极短的嫩芽,加上调料煮熟,味道也很鲜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