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人:山东趣玩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5-23 点击:308次 |
|
|
|
在胶东半岛最北端、素有“人间仙境”美誉的蓬莱,大海同样给予人们丰美的馈赠,那种人称“赶小海儿”、提篮向海的快乐最是令人陶然流连。
这赶小海儿,对应着专业赶海而言。专业的赶海,也叫“碰海”,赶海的人叫“猛子”,猛子多配有汽艇船或充气阀等专用工具以及氧气瓶、皮衩衣裤、塑胶脚蹼和水镜等专业设施,打扮成电影里“水鬼”的模样,大多去往深水区,穿行于礁石之间,摸海参、抓蚆蛸、逮螃蟹、捡海螺、捞海菜、敲蛎山,往往高质量海货收获满船,连拖带拉才能归港。而赶小海儿则简单得多,一个提兜、一把小铲、一根撬棍就搞定,活动多在沙滩上、浅水区,收获的多是海菜、海星及有限的几种贝类,无论是数量和个头都无法与专业赶海相比,要是能捡只海参,就会高兴得要命。
赶小海儿也是要懂得潮汐规律的。海水的涨潮和落潮一天有两次,其涨落时间每天都要推后50分钟。俗话说,“十二三,正晌干;十五六,正晌后”,意思是说,退潮到底的枯潮时间,农历的十二、十三为中午12点前后,十五、十六为中午一两点钟,其它日期照此每天前推或后移50分钟计算就行,在这些时间节点前一个小时赶海,是最佳时段选择。当然,也有初三十八最大活汛潮、初九二十四最小死汛潮之说,就是说潮汐前者潮差大,赶海指定收获颇丰,后者潮差小,则往往劳而无功,最好连去的想法都不要有。还有一点儿,就是夏季海水温度高,海味鲜度不足,虽然也有货,下到海水里也凉快,但是赶海的往往相对少得多。
赶小海儿不光要瞅准时间,还要选对地点。通常靠近岸边有礁石的海区最为理想,这样的位置不但有墨螺、牡蛎、“将军帽”、“小石溜子”(一种个头极小的螃蟹,也叫蟹蚂子)、藤壶、海胆,还能捡到海菜海盘星、采到海虹海菊花。想挖蚬子(沙蛤)的话,就得去没有礁石的沙滩。要抓真正的螃蟹,只能到浅水沙滩里去踩。捡海菜、海星、海胆、墨螺不需要功夫,只要能寻着有货的地场就行。敲牡蛎就要讲究技巧了,它紧贴石头,外壳表面锋利如刃,需要循着薄弱点,把撬棍窄扁的前端插入,利用杠杆原理撬下来,否则砸破了蛎皮,即便弄下来也伤了蛎肉,还容易被蛎皮扎破手。逮“小石溜子”要瞅准时机,在它横行时从背部摁住才能不被钳着手,要是它钻进了石头缝里,干脆就放弃,因为你再怎么费劲抠,它也不出来而且继续往缝里钻。“将军帽”像鲍鱼一样单面有壳,肉足紧贴石壁,海菊花展开多彩的长足像盛开的菊花,根部却深扎砂土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本身固定不动,一碰就紧缩而且贴紧弄不下,采摘讲究稳、准、狠,瞅准了位置,比量好角度,一铲搞定才行。沙滩上有小孔的地方,躲着豆粒大小、十分机警的股窗蟹,即便有工具,也根本逮不到排队飞奔的它们;也可能藏着蚬子或海蛏,挖,再挖,指定能把它整出来。要是运气好的话,还会徒手逮到搁浅在水湾里的小鱼小虾。当然,蓬莱人最中意也是收获最多的,当属秋冬大风大潮后,直接去沙滩上捡“滚蛎子”,也就是大风浪把原本长在深海礁石上长条的牡蛎打到水里并随浪搬运到岸边,圆滚光滑不扎手,不需借助任何工具,只需仔细瞅着,直接把两壳闭合的捡到篮子里就行,那种感觉简直无异于捡到天上掉来的馅饼,捡着捡着就装不下、拿不了,累得直不起腰来。赶小海儿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贪念程度,如果你来自内地偶尔赶上一次,或许就会因贪而受困于礁石上,所以在涨到半潮前适可而止、见好就收才是最明智的决策。
赶来的海货,主要是鲜食,海梗菜、裙带菜、海带、鸡冠藻、龙须菜、“老鼠尾巴”、石花菜等各种海菜可凉拌可热炒还能做汤、包着吃,晾干存起来再吃也不失鲜味。墨螺、牡蛎、海虹、蚬子、海蛏等带壳的洗洗干净,直接摁到锅里蒸熟,针挑、手剥出肉肉蘸着陈醋或姜汁、辣根等调料来吃。“小石溜子”、螃蟹不但可以直接剥肉吃,还能剁成碎块清炒辣椒,相当下饭。清朝士兵帽子模样的“将军帽”、长得像个马牙的藤壶、浑身是刺儿的海胆,别看个头都不大,味道鲜着呢,炖出的汤浓浓的、白白的,喝了这次盼着下回。那些尖足的、短腿的,五星的、六角的,紫身的、红背的海盘星,大的可以蒸熟扒籽吃,味道和质感像蟹黄一样鲜美肥润,小的晾晒出来当饰品,或者直接沤到坛子里腐熟当花肥,用它喂养的花儿,个头大、色彩足、香气浓。当然,漂亮的海菊花一般是不舍得吃的,通常孩子们会灌回海水养它一段时间,看它美丽地绽放,让那收获的快乐,每天每天都荡漾在赶小海儿人的心底。
|
|
|
|
|